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

叉叶类苏铁的遗传分化和谱系地理研究

摘要第3-7页
Abstract第7-10页
目录第11-15页
第一章 前言第15-29页
    1.1 群体遗传学第15页
    1.2 谱系地理学第15-16页
    1.3 常用的分子标记及分析方法第16-19页
        1.3.1 分子标记的特点第16-18页
        1.3.2 相关分析软件第18-19页
    1.4 相关理论和学说第19-22页
        1.4.1 溯祖理论第19页
        1.4.2 冰期和冰期避难所第19-20页
        1.4.3 迁移扩散学说和隔离分化学说第20页
        1.4.4 基因流第20-21页
        1.4.5 遗传漂变第21页
        1.4.6 中性理论第21-22页
    1.5 苏铁类植物第22-28页
        1.5.1 苏铁类植物特征第22页
        1.5.2 苏铁属植物特征第22-24页
        1.5.3 苏铁属植物研究进展第24-26页
        1.5.4 叉叶类苏铁的特征与地理分布第26-28页
        1.5.5 叉叶类苏铁的核型分析第28页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8-29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9-41页
    2.1 实验材料采集信息第29-32页
    2.2 实验内容与方法第32-36页
        2.2.1 总DNA提取第32页
        2.2.2 PCR 扩增、克隆测序第32-35页
        2.2.3 微卫星片段的分型第35-36页
    2.3 数据分析第36-41页
        2.3.1 DNA 序列分析第36-38页
        2.3.2 微卫星数据分析第38-41页
第三章 德保苏铁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和居群动态第41-54页
    3.1 德保苏铁的低拷贝核基因遗传多样性分析第41-45页
        3.1.1 序列特征和单倍型分布第41-44页
        3.1.2 单倍型网状进化关系第44-45页
    3.2 德保苏铁微卫星的遗传多样性第45-47页
    3.3 德保苏铁的遗传分化与遗传结构第47-49页
        3.3.1 德保苏铁的遗传分化第47-48页
        3.3.2 德保苏铁居群间基因流第48页
        3.3.3 德保苏铁的遗传结构第48-49页
    3.4 德保苏铁居群动态和有效居群大小第49-50页
        3.4.1 中性检验和失配分析第49-50页
        3.4.2 低拷贝核基因分析有效居群大小变化第50页
        3.4.3 微卫星数据显示的居群动态变化第50页
    3.5 德保苏铁研究小结与讨论第50-54页
        3.5.1 德保苏铁的遗传多样性第50-51页
        3.5.2 德保苏铁的遗传分化和遗传结构第51-52页
        3.5.3 德保苏铁的居群动态第52页
        3.5.4 德保苏铁保护建议第52-54页
第四章 多歧苏铁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和居群动态第54-70页
    4.1 多歧苏铁叶绿体片段数据分析结果第54-56页
        4.1.1 多歧苏铁叶绿体片段的序列特征和单倍型分布第54-55页
        4.1.2 多歧苏铁叶绿体单倍型的系统关系第55-56页
    4.2 多歧苏铁低拷贝核基因数据分析结果第56-59页
        4.2.1 低拷贝核基因序列特征和单倍型分布第56-59页
        4.2.2 低拷贝核基因单倍型间关系第59页
    4.3 多歧苏铁微卫星数据遗传多样性分析第59-62页
    4.4 多歧苏铁的遗传分化与遗传结构第62-65页
        4.4.1 多歧苏铁的遗传分化第62页
        4.4.2 多歧苏铁的遗传结构第62-65页
    4.5 多歧苏铁的有效居群大小和居群动态分析第65-67页
    4.6 多歧苏铁研究小结与讨论第67-70页
        4.6.1 多歧苏铁的遗传多样性第67-68页
        4.6.2 多歧苏铁的遗传分化和结构第68页
        4.6.3 多歧苏铁的居群动态第68-69页
        4.6.4 多歧苏铁的保护建议第69-70页
第五章 叉叶苏铁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和居群动态第70-83页
    5.1 叉叶苏铁叶绿体片段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第70-72页
        5.1.1 叉叶苏铁叶绿体片段的序列特征和单倍型分布第70-72页
        5.1.2 叉叶苏铁叶绿体单倍型关系第72页
    5.2 叉叶苏铁低拷贝核基因数据的分析结果第72-75页
        5.2.1 叉叶苏铁低拷贝核基因的序列特征和单倍型分布第72-75页
        5.2.2 低拷贝核基因单倍型间关系第75页
    5.3 叉叶苏铁微卫星数据遗传多样性分析第75-77页
    5.4 叉叶苏铁的遗传分化与遗传结构第77-79页
        5.4.1 叉叶苏铁的遗传分化第77-78页
        5.4.2 叉叶苏铁的遗传结构第78-79页
    5.5 叉叶苏铁的有效居群大小和居群动态分析第79-82页
    5.6 叉叶苏铁研究小结与讨论第82-83页
        5.6.1 叉叶苏铁的遗传多样性第82页
        5.6.2 叉叶苏铁的遗传分化和结构第82页
        5.6.3 叉叶苏铁居群动态分析和保护建议第82-83页
第六章 越南叉叶苏铁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第83-97页
    6.1 越南叉叶苏铁叶绿体数据分析第83-85页
        6.1.1 叶绿体片段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第83-85页
        6.1.2 越南叉叶苏铁叶绿体单倍型关系第85页
    6.2 越南叉叶苏铁低拷贝核基因片段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第85-89页
        6.2.1 越南叉叶苏铁低拷贝核基因片段的序列特征第85-88页
        6.2.2 低拷贝核基因单倍型间关系第88-89页
    6.3 越南叉叶苏铁微卫星数据遗传多样性分析第89-91页
    6.4 越南叉叶苏铁的遗传分化与遗传结构第91-93页
        6.4.1 越南叉叶苏铁的遗传分化第91页
        6.4.2 越南叉叶苏铁的遗传结构第91-93页
    6.5 越南叉叶苏铁的有效居群大小和居群动态分析第93-95页
    6.6 越南叉叶苏铁研究小结与讨论第95-97页
        6.6.1 越南叉叶苏铁遗传多样性第95页
        6.6.2 越南叉叶苏铁遗传分化和遗传结构第95-96页
        6.6.3 越南叉叶苏铁居群动态第96-97页
第七章 叉叶类苏铁的种间比较和关系第97-104页
    7.1 叉叶类苏铁种间遗传多样性比较第97-98页
    7.2 叉叶类苏铁遗传分化和结构第98-102页
        7.2.1 四种叉叶类苏铁遗传分化的特点第98页
        7.2.2 叉叶类苏铁整体的遗传结构和谱系关系第98-102页
    7.3 四种叉叶类苏铁的居群动态变化第102页
    7.4 结论第102-103页
    7.5 研究展望第103-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12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第112-113页
致谢第113-114页
附件第114页

论文共11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火花点火式多缸发动机缸内压力同时采集系统研究
下一篇:马拉维对外关系研究(1964-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