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经济发展与教育投资配置研究
第一章 导言 | 第12-19页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 第12-14页 |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14页 |
1.2.1 选题目的 | 第14页 |
1.2.2 选题意义 | 第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4-17页 |
1.3.1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4-16页 |
1.3.2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6-17页 |
1.3.3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 | 第17页 |
1.4 本文研究范围 | 第17-18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6 本文可能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相关基本理论介绍 | 第19-35页 |
2.1 早期的经济发展思想 | 第19-20页 |
2.2 相关经济增长理论 | 第20-27页 |
2.2.1 哈罗德-多马模型 | 第20页 |
2.2.2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 第20-21页 |
2.2.3 全要素生产率分析和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 第21-23页 |
2.2.4 人力资本理论 | 第23-25页 |
2.2.5 新制度经济学 | 第25-27页 |
2.3 西方现代经济发展理论 | 第27-31页 |
2.3.1 线性阶段模式 | 第27-29页 |
2.3.2 结构变动模式 | 第29-31页 |
2.4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理论 | 第31-35页 |
2.4.1 发展主义 | 第32-33页 |
2.4.2 依附论 | 第33页 |
2.4.3 巴里洛克模式 | 第33页 |
2.4.4 新经济自由主义 | 第33页 |
2.4.5 体制变革论 | 第33-34页 |
2.4.6 重新定向论 | 第34-35页 |
第三章 人力资本理论探析 | 第35-42页 |
3.1 人力资本的概念 | 第35-38页 |
3.2 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源的区别与联系 | 第38-40页 |
3.3 教育投资结果探析 | 第40-41页 |
3.4 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西部教育与经济发展 | 第42-54页 |
4.1 西部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 第42-49页 |
4.1.1 西部人力资源的数量分析 | 第42-44页 |
4.1.2 西部人力资源质量分析 | 第44-48页 |
4.1.3 西部人力资源配置结构分析 | 第48-49页 |
4.2 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关系 | 第49-53页 |
4.2.1 教育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 第49页 |
4.2.2 教育对家庭人口的影响 | 第49-52页 |
4.2.3 教育对就业的影响 | 第52-53页 |
4.3 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西部教育投资分析 | 第54-67页 |
5.1 教育投资的来源或负担 | 第54-61页 |
5.1.1 教育投资主体分析 | 第54-57页 |
5.1.2 宏观教育投资的合理外部比例分析 | 第57-59页 |
5.1.3 宏观教育投资的合理内部比例分析 | 第59-60页 |
5.1.4 微观教育投资规律分析 | 第60-61页 |
5.2 教育投资收益分析 | 第61-66页 |
5.2.1 教育投资收益主体分析 | 第61-64页 |
5.2.2 教育投资的个人收益分析 | 第64-65页 |
5.2.3 教育投资的社会收益分析 | 第65-66页 |
5.3 小结 | 第66-67页 |
第六章 西部教育投资规划 | 第67-74页 |
6.1 西部教育投资合理化的前提 | 第67-68页 |
6.2 西部教育投资的综合规划措施 | 第68-74页 |
6.2.1 西部教育投资的短期规划 | 第68-70页 |
6.2.2 西部教育投资的长期规划 | 第70-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