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客运枢纽接驳交通设施布局及服务质量评价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9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 第9-13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9-11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第11-13页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3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2 高铁客运枢纽接驳交通设施与旅客换乘特性分析 | 第15-26页 |
2.1 高铁客运枢纽的内涵 | 第15-18页 |
2.1.1 城市规模划分 | 第15-16页 |
2.1.2 高铁客运枢纽的概念 | 第16页 |
2.1.3 高铁客运枢纽的分类 | 第16-17页 |
2.1.4 高铁客运枢纽的功能 | 第17页 |
2.1.5 高铁客运枢纽的特点 | 第17-18页 |
2.2 接驳交通设施的界定和分类 | 第18-20页 |
2.2.1 接驳交通设施的界定 | 第18-19页 |
2.2.2 接驳交通设施的分类 | 第19-20页 |
2.3 旅客换乘特性分析 | 第20-25页 |
2.3.1 旅客需求分析 | 第20-21页 |
2.3.2 枢纽圈层界定 | 第21-22页 |
2.3.3 接驳方式结构 | 第22-23页 |
2.3.4 接驳路径分析 | 第23页 |
2.3.5 接驳时间分析 | 第23-24页 |
2.3.6 接驳距离分析 | 第24-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3 高铁客运枢纽接驳交通设施布局评价 | 第26-38页 |
3.1 接驳交通设施布局内涵 | 第26-27页 |
3.1.1 接驳交通设施布局内容 | 第26页 |
3.1.2 接驳交通设施布局基本原则 | 第26页 |
3.1.3 接驳交通设施布局优先级 | 第26-27页 |
3.2 接驳交通设施布局模式 | 第27-32页 |
3.2.1 高铁运输功能区设施布局 | 第27-29页 |
3.2.2 机动化接驳方式功能区设施布局 | 第29-31页 |
3.2.3 慢行交通接驳设施布局 | 第31页 |
3.2.4 接驳交通设施典型组合布局模式 | 第31-32页 |
3.3 接驳交通设施布局评价指标 | 第32-35页 |
3.3.1 高铁枢纽旅客换乘流量矩阵 | 第32-33页 |
3.3.2 接驳交通设施布局指标分析 | 第33-35页 |
3.4 接驳交通设施布局效用评价 | 第35-37页 |
3.4.1 效用损失模型构建 | 第35-36页 |
3.4.2 模型计算方法 | 第36-3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4 高铁客运枢纽接驳交通设施服务质量评价 | 第38-45页 |
4.1 接驳交通设施服务质量内涵 | 第38-40页 |
4.1.1 接驳交通设施服务质量的概念 | 第38页 |
4.1.2 接驳交通设施服务质量影响因素 | 第38页 |
4.1.3 接驳交通设施服务质量基本规定 | 第38-40页 |
4.2 接驳交通设施服务质量评价指标 | 第40-42页 |
4.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40页 |
4.2.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立 | 第40-42页 |
4.3 接驳交通设施服务质量综合评价 | 第42-43页 |
4.3.1 评价方法的选取 | 第42页 |
4.3.2 模糊综合评价 | 第42-4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5 案例分析 | 第45-53页 |
5.1 哈尔滨西站接驳交通设施布局模式 | 第45-48页 |
5.1.1 方案一接驳交通设施布局模式 | 第45-47页 |
5.1.2 方案二接驳交通设施布局模式 | 第47-48页 |
5.2 哈尔滨西站接驳交通设施布局效用评价 | 第48-50页 |
5.2.1 接驳路径构建 | 第48-50页 |
5.2.2 布局效用分析 | 第50页 |
5.3 哈尔滨西站接驳交通设施服务质量评价 | 第50-5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结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