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认同与后新时期知识分子小说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导论 | 第8-30页 |
一、选题的缘起和意义 | 第8-12页 |
二、主要概念辨析 | 第12-27页 |
三、研究现状与本文写作理路 | 第27-30页 |
第一章 后新时期作家身份认同的起源和类型 | 第30-57页 |
第一节 后新时期作家的生存语境和思想资源 | 第30-34页 |
第二节 边缘认同:市场时代的自我定位 | 第34-39页 |
第三节 启蒙认同:知识分子身份的延续与新变 | 第39-43页 |
第四节 文学认同:安身立命的精神归宿 | 第43-48页 |
第五节 宗教认同:信徒身份与作家身份的悖论 | 第48-57页 |
第二章 后新时期知识分子小说的身份话语 | 第57-111页 |
第一节 启蒙身份的坚守与隐退 | 第57-74页 |
第二节 世俗身份的突显与迷障 | 第74-87页 |
第三节 审美身份的溃败与守持 | 第87-96页 |
第四节 宗教身份的诉求与偏执 | 第96-111页 |
第三章 后新时期知识分子小说的叙事分析 | 第111-155页 |
第一节 后新时期知识分子小说的疾病叙事 | 第111-120页 |
第二节 乌托邦精神的式微和嬗变:结尾的意义 | 第120-133页 |
第三节 “精英文体”的式微和变异 | 第133-155页 |
第四章 后新时期知识分子小说作家的叙事认同 | 第155-172页 |
第一节 记忆、话语与叙事主体的认同建构 | 第156-162页 |
第二节 叙事伦理与叙事主体的认同悖论 | 第162-172页 |
结语 | 第172-175页 |
参考文献 | 第175-182页 |
后记 | 第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