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22页 |
1.1 福寿螺的研究进展 | 第7-13页 |
1.1.1 福寿螺概况 | 第7-9页 |
1.1.2 福寿螺的生物学特点 | 第9-11页 |
1.1.3 福寿螺的遗传学研究 | 第11-13页 |
1.2 微卫星标记技术在生物入侵学中的应用 | 第13-16页 |
1.2.1 微卫星简介 | 第13-14页 |
1.2.2 微卫星在生物入侵学中的应用 | 第14-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6-22页 |
第二章 福寿螺微卫星座位筛选 | 第22-30页 |
引言 | 第22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2-23页 |
2.1.1 分离微卫星标记 | 第22-23页 |
2.1.2 样本采集与基因分型 | 第23页 |
2.2 数据分析 | 第23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3-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基于微卫星标记的中国大陆地区福寿螺遗传多样性与种群遗传结构研究 | 第30-50页 |
引言 | 第30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0-33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30-31页 |
3.1.2 实验方法 | 第31-33页 |
3.2 数据分析 | 第33-35页 |
3.2.1 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33-34页 |
3.2.2 种群遗传结构分析 | 第34页 |
3.2.3 种群动态检测 | 第34-35页 |
3.3 结果 | 第35-42页 |
3.3.1 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35页 |
3.3.3 种群遗传结构分析 | 第35-40页 |
3.3.4 种群动态检测 | 第40-42页 |
3.4 讨论 | 第42-45页 |
3.4.1 遗传多样性 | 第42页 |
3.4.2 种群遗传结构 | 第42-43页 |
3.4.3 种群历史动态 | 第43-44页 |
3.4.4 防治与管理 | 第44页 |
3.4.5 总结与展望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0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