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视频分析的ATM安全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8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8-9页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9-15页 |
1.2.1 ATM身份认证技术现状 | 第9-11页 |
1.2.2 ATM安全防范技术的现状 | 第11-12页 |
1.2.3 视频分析技术的应用 | 第12-15页 |
1.3 本文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1.4 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及组织结构 | 第17-18页 |
第2章 设计基础 | 第18-32页 |
2.1 ATM概述 | 第18-21页 |
2.1.1 ATM的发展历程 | 第18页 |
2.1.2 ATM的分类 | 第18-20页 |
2.1.3 ATM的安全性问题 | 第20-21页 |
2.2 ATM安全管理软件系统设计 | 第21-28页 |
2.2.1 运行环境 | 第21页 |
2.2.2 开发环境及设计标准 | 第21-22页 |
2.2.3 总体设计与逻辑架构 | 第22-25页 |
2.2.4 业务流程开发基础 | 第25-27页 |
2.2.5 ATMC的协议 | 第27-28页 |
2.3 所应用生物识别技术原理 | 第28-32页 |
2.3.1 掌静脉成像对比技术 | 第28-29页 |
2.3.2 人脸识别及跟踪技术 | 第29-32页 |
第3章 掌静脉识别交易授权的设计 | 第32-49页 |
3.1 设计思路 | 第32-33页 |
3.2 整机设计 | 第33页 |
3.3 掌静脉识别功能类的设计 | 第33-41页 |
3.3.1 掌静脉识别类对象的接口设计 | 第33-34页 |
3.3.2 掌静脉识别类返回码设计 | 第34-36页 |
3.3.3 掌静脉识别类主要接口详细说明 | 第36-41页 |
3.4 掌静脉识别流程设计 | 第41-44页 |
3.4.1 注册掌静脉模板操作流程 | 第41-43页 |
3.4.2 STOC应用模式比对操作流程 | 第43页 |
3.4.3 SV应用模式比对操作流程 | 第43-44页 |
3.5 状态设计 | 第44-49页 |
3.5.1 交易流程状态(STATE) | 第45-46页 |
3.5.2 交互报文 | 第46-49页 |
第4章 掌静脉识别系统的算法研究 | 第49-60页 |
4.1 手掌静脉图像的预处理 | 第49-56页 |
4.1.1 手掌静脉图像的定位 | 第49-50页 |
4.1.2 手掌静脉图像的平滑处理 | 第50页 |
4.1.3 手掌静脉图像的增强 | 第50-51页 |
4.1.4 手掌静脉图像二值化 | 第51-53页 |
4.1.5 手掌静脉图像的滤波与去噪 | 第53-54页 |
4.1.6 手掌静脉图像的细化 | 第54-56页 |
4.2 手掌静脉图像的特征提取 | 第56-60页 |
4.2.1 手掌静脉图像特征点的提取 | 第57-58页 |
4.2.2 手掌静脉图像提取算法的分析 | 第58-60页 |
第5章 人脸识别安全防范系统设计 | 第60-65页 |
5.1 人脸识别安全防范的设计 | 第60-62页 |
5.1.1 人脸确认 | 第60-61页 |
5.1.2 尾随预警 | 第61-62页 |
5.2 人脸识别安全防范状态的设计 | 第62-63页 |
5.3 人脸识别安全防范技术的难点 | 第63-65页 |
第6章 人脸识别的算法研究 | 第65-68页 |
6.1 按照距离方式的分类器 | 第65-66页 |
6.2 按照相似度方式的分类器 | 第66-67页 |
6.3 本算法中常用的分类器 | 第67-68页 |
第7章 ATM安全管理软件系统实现 | 第68-71页 |
7.1 软件界面介绍 | 第68页 |
7.2 软件操作说明 | 第68-69页 |
7.3 使用情况及问题 | 第69-71页 |
7.3.1 使用情况 | 第69-70页 |
7.3.2 存在的问题 | 第70-71页 |
第8章 结论及展望 | 第71-73页 |
8.1 结论 | 第71页 |
8.2 展望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