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施工机械和设备论文--混凝土机械与设备论文--混凝土、砂浆输送机械论文

混凝土泵车支腿屈曲稳定性分析及实验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7页
    1.1 混凝土泵车介绍第11页
    1.2 混凝土泵车发展概况第11-13页
        1.2.1 国外混凝土泵车发展概况第11-12页
        1.2.2 国内混凝土泵车发展概况第12-13页
    1.3 泵车的基本组成第13-14页
    1.4 混凝土泵车下车结构研究现状第14页
    1.5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与意义第14-15页
        1.5.1 课题来源第14页
        1.5.2 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第14-15页
    1.6 本章小结第15-17页
第2章 下车结构介绍及多工况静力分析第17-25页
    2.1 下车结构组成第17-19页
    2.2 载荷及约束第19-22页
        2.2.1 约束第19-20页
        2.2.2 载荷第20-22页
    2.3 下车结构多工况静力分析第22-24页
        2.3.1 下车结构有限元模型第22-23页
        2.3.2 下车结构多工况计算第23-24页
    2.4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3章 支腿结构有限元屈曲分析第25-43页
    3.1 屈曲现象第25-26页
    3.2 受压板屈曲发生的过程第26-27页
    3.3 屈曲计算方法第27-31页
        3.3.1 屈曲分析的有限元理论第27-29页
        3.3.2 屈曲特征值计算第29-30页
        3.3.3 几何非线性计算第30页
        3.3.4 几何和材料非线性计算第30页
        3.3.5 LS-DYNA 准静态全历程模拟第30-31页
        3.3.6 计算方法总结第31页
    3.4 屈曲判定方法第31-32页
    3.5 支腿结构有限元分析第32-42页
        3.5.1 支腿与工装有限元模型第32页
        3.5.2 HB60K 前支腿有限元计算第32-36页
        3.5.3 HB50K 前支腿有限元计算第36-39页
        3.5.4 HB50K 后支腿有限元计算第39-42页
    3.6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4章 实验方案及结果分析第43-71页
    4.1 实验目的第43页
    4.2 实验方案第43-49页
        4.2.1 实验仪器及原理第43-44页
        4.2.2 布片方案及测点位置第44-48页
        4.2.3 实验方法及过程第48-49页
    4.3 实验数据与计算结果对比分析第49-69页
        4.3.1 实验破坏载荷及位置与计算结果对比第50-54页
        4.3.2 实验应变值与计算应变值对比分析第54-67页
        4.3.3 实验位移与计算结果对比分析第67-69页
    4.4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第5章 支腿结构优化第71-85页
    5.1 支腿局部优化第71-76页
        5.1.1 HB60K 前支腿局部优化第71-73页
        5.1.2 HB50K 前支腿局部优化第73-74页
        5.1.3 HB50K 后支腿局部优化第74-76页
    5.2 优化后实验结果第76-84页
        5.2.1 HB60K 前支腿优化后实验结果第76-78页
        5.2.2 HB50K 前支腿优化后实验结果第78-80页
        5.2.3 HB50K 后支腿优化后实验结果第80-84页
    5.3 本章小结第84-85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85-87页
    6.1 结论第85-86页
    6.2 展望第86-87页
参考文献第87-91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91-92页
致谢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压力驱动的纳米流体在接枝聚合物刷的微通道内流动特性研究
下一篇:辽宁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能力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