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政治理论论文--政治学史、政治思想史论文--世界政治思想史论文

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与马克思的“生活世界”思想之比较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10-14页
    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0-11页
        1.1 选题背景第10页
        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第11-12页
        2.1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第11-12页
        2.2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第12页
    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2-13页
        3.1 研究思路第12页
        3.2 研究方法第12-13页
    4.创新点和难点第13-14页
第1章 胡塞尔生活世界理论第14-27页
    1.1 胡塞尔提出生活世界理论的时代背景第14-16页
        1.1.1 胡塞尔提出生活世界理论的理论背景第14-16页
        1.1.2 胡塞尔提出生活世界理论的社会历史背景第16页
    1.2 胡塞尔生活世界理论的主要内容第16-23页
        1.2.1 生活世界的概念第16-17页
        1.2.2 生活世界的特征第17-18页
        1.2.3 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关系第18-19页
        1.2.4 回归生活世界是对欧洲危机的积极回应第19-22页
        1.2.5 欧洲危机的根源在于对生活世界的遗忘第22页
        1.2.6 现象学还原是回归生活世界的方法第22-23页
    1.3 胡塞尔生活世界理论的意义第23-27页
        1.3.1 胡塞尔生活世界理论的理论意义第23-24页
        1.3.2 胡塞尔生活世界理论的实践意义第24-27页
第2章 马克思“生活世界”思想第27-37页
    2.1 马克思“生活世界”思想的形成过程第27-31页
        2.1.1 马克思的博士论文是其转向生活世界的开端第27-28页
        2.1.2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规定了生活世界的实在性第28-29页
        2.1.3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规定了生活世界的生成性第29页
        2.1.4 《德意志意识形态》规定了生活世界的历史性第29-30页
        2.1.5 《资本论》是生活世界理论的全面展开第30-31页
    2.2 马克思“生活世界”思想的主要内容第31-34页
        2.2.1 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第31-32页
        2.2.2 以现实的、尘世的生活为研究对象第32-33页
        2.2.3 以实践为现实基础和根本途径第33-34页
        2.2.4 生活世界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第34页
    2.3 马克思“生活世界”思想的意义第34-37页
        2.3.1 马克思“生活世界”思想的理论意义第34-35页
        2.3.2 马克思“生活世界”思想的实践意义第35-37页
第3章 胡塞尔生活世界理论与马克思的“生活世界”理论之比较第37-42页
    3.1 胡塞尔生活世界理论与马克思“生活世界”思想的共同点第37-38页
        3.1.1 都有着超前的危机意识第37页
        3.1.2 都强调生活世界的生成性特征第37-38页
        3.1.3 都要求拒斥形而上学、返回生活世界第38页
    3.2 胡塞尔生活世界理论与马克思“生活世界”思想的区别第38-42页
        3.2.1 回归生活世界的缘由不同第38-39页
        3.2.2 回归生活世界的方法不同第39-40页
        3.2.3 建构生活世界的路向不同第40-42页
结语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45-46页
致谢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培养策略研究
下一篇: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促进农民增收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