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1页 |
图目录 | 第11-12页 |
表目录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9页 |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第13-14页 |
1.1.2 课题来源 | 第14页 |
1.2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15-16页 |
1.4 本文的结构与安排 | 第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6-19页 |
第二章 异构融合网络下的移动管理机制策略与分析 | 第19-41页 |
2.1 LTE/LTE-A系统中的移动性管理机制 | 第19-30页 |
2.1.1 引言 | 第19-20页 |
2.1.2 小区切换过程 | 第20-22页 |
2.1.3 无线链路监测 | 第22-23页 |
2.1.4 无线信号的测量 | 第23-25页 |
2.1.5 异频小区测量 | 第25-27页 |
2.1.6 测量以及测量上报的触发 | 第27-29页 |
2.1.7 LTE系统中的移动状态估计 | 第29-30页 |
2.2 LTE/LTE-A系统中的移动性管理机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 第30-33页 |
2.2.1 LTE/LTE-A系统中移动性管理面临的问题 | 第30-32页 |
2.2.2 LTE/LTE-A系统中的增强型移动性管理机制 | 第32-33页 |
2.3 移动性管理机制的发展趋势 | 第33-39页 |
2.3.1 异构融合网络的发展 | 第33-37页 |
2.3.2 未来无定形网络下的移动性管理 | 第37-3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第三章 异构融合网络下的跨层切换分析与研究 | 第41-59页 |
3.1 研究背景 | 第41-43页 |
3.1.1 移动性管理的理论分析 | 第41-42页 |
3.1.2 基于随机几何的系统建模 | 第42-43页 |
3.2 异构融合网络的跨层切换系统模型 | 第43-46页 |
3.2.1 网络部署模型 | 第43-45页 |
3.2.2 用户移动模型 | 第45-46页 |
3.3 异构融合网络下的小小区覆盖范围分析 | 第46-50页 |
3.3.1 小小区覆盖边界分析 | 第46-49页 |
3.3.2 小小区覆盖范围分析 | 第49-50页 |
3.4 异构融合网络下的跨层切换理论分析 | 第50-54页 |
3.4.1 跨层切换概率 | 第50-52页 |
3.4.2 小小区停留时间 | 第52-54页 |
3.5 系统级仿真与结果分析 | 第54-5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第四章 异构融合网络下的增强型小小区发现方案 | 第59-79页 |
4.1 研究背景 | 第59-61页 |
4.1.1 异构网络下的小小区发现机制遇到的问题 | 第59-60页 |
4.1.2 异构网络下的增强型小小区发现机制 | 第60-61页 |
4.2 小小区发现方案的评估模型 | 第61-63页 |
4.2.1 能量效率与小小区使用效率 | 第61-63页 |
4.3 蜂窝无线网络中的用户定位机制 | 第63-65页 |
4.3.1 E-UTRAN系统中的定位框架 | 第63-64页 |
4.3.2 基于增强型基站定位的可行性分析 | 第64-65页 |
4.4 基于位置信息辅助的小小区发现方案 | 第65-72页 |
4.4.1 方案概述 | 第65-66页 |
4.4.2 小小区停留时间与最佳触发时间的预测(无测量误差) | 第66-68页 |
4.4.3 小小区停留时间与最佳测量触发时间的预测(有定位误差) | 第68-72页 |
4.5 系统级仿真与性能评估 | 第72-76页 |
4.5.1 仿真假设 | 第72页 |
4.5.2 方案对比 | 第72-74页 |
4.5.3 性能比较 | 第74-7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9-83页 |
5.1 全文工作总结 | 第79-80页 |
5.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80-83页 |
附录A 缩略语表 | 第83-85页 |
致谢 | 第85-8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