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4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3-16页 |
2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 第16-22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16-18页 |
2.1.1 金融抑制理论 | 第16页 |
2.1.2 信贷配给理论 | 第16-18页 |
2.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8-22页 |
2.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8-19页 |
2.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9-21页 |
2.2.3 现有研究评述 | 第21-22页 |
3 河南农户信贷配给现状 | 第22-34页 |
3.1 数据来源 | 第22页 |
3.2 河南农户信贷需求与获取状况 | 第22-27页 |
3.2.1 资金需求农户的基本特征 | 第22-24页 |
3.2.2 农户贷款的渠道 | 第24-25页 |
3.2.3 农户贷款的规模 | 第25-26页 |
3.2.4 农户贷款的用途 | 第26-27页 |
3.3 河南农户信贷配给类型的甄别 | 第27-31页 |
3.3.1 银行信贷配给 | 第27页 |
3.3.2 自我信贷配给 | 第27页 |
3.3.3 信贷配给类型的甄别机制 | 第27-31页 |
3.4 自我信贷配给农户的行为选择 | 第31-32页 |
3.4.1 农户退出信贷市场 | 第31-32页 |
3.4.2 农户寻求非正规信贷 | 第3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4 河南农户自我信贷配给行为的实证研究 | 第34-46页 |
4.1 农户自我信贷配给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4-40页 |
4.1.1 研究假设 | 第34-36页 |
4.1.2 模型与变量的选取 | 第36-37页 |
4.1.3Logistic回归结果分析 | 第37-40页 |
4.2 自我信贷配给农户非正规借贷的增收效应分析 | 第40-44页 |
4.2.1 模型与变量的选取 | 第40-41页 |
4.2.2 分位数回归结果分析 | 第41-4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5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46-50页 |
5.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46-47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47-50页 |
5.2.1 完善农村金融供给体制以缓解银行信贷配给 | 第47页 |
5.2.2 引导农户积极参与正规金融市场活动以缓解自我信贷配给 | 第47-48页 |
5.2.3 规范和引导非正规金融发展以缓解正规信贷配给 | 第48-50页 |
6 研究不足及展望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58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