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一)国外文献回顾 | 第13-15页 |
(二)国内文献回顾 | 第15-18页 |
(三)文献评述 | 第18-19页 |
三、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一)规范与实证分析 | 第20页 |
(二)横向与纵向对比分析 | 第20页 |
(三)统计分析法 | 第20-21页 |
五、本文的创新点 | 第21-23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23-27页 |
一、人力资本投资理论 | 第23-24页 |
二、财政支出效率理论 | 第24-27页 |
第三章 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投入现状分析 | 第27-37页 |
一、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财政经费规模分析 | 第27-33页 |
(一)教育支持力度 | 第27-29页 |
(二)中等职业教育预算内教育经费占总预算内教育经费比重 | 第29-30页 |
(三)各级教育财政经费占总财政教育经费比重 | 第30-31页 |
(四)中等职业教育生均预算内经费与全国比较分析 | 第31-32页 |
(五)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生均预算内经费比较分析 | 第32-33页 |
二、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财政经费结构分析 | 第33-34页 |
三、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投入现状存在的问题 | 第34-37页 |
(一)财政投入规模不足 | 第34-35页 |
(二)经费结构不合理 | 第35-37页 |
第四章 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投入效率实证分析 | 第37-49页 |
一、模型简介 | 第37页 |
二、模型具体方法原理及构建 | 第37-40页 |
(一)模型具体方法 | 第37-38页 |
(二)模型构建 | 第38-40页 |
三、指标的选取 | 第40-42页 |
(一)指标选取的要求 | 第40-41页 |
(二)指标的选取 | 第41-42页 |
四、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投入效率分析 | 第42-45页 |
(一)综合技术效率分析 | 第43-44页 |
(二)纯技术效率分析 | 第44-45页 |
(三)规模效率分析 | 第45页 |
五、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投入效率存在的问题 | 第45-49页 |
(一)缺少高级职称教师 | 第45-46页 |
(二)图书、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更新率低 | 第46-47页 |
(三)财政资金使用存在浪费 | 第47页 |
(四)生均经费拨款标准偏低且院校间财政投入差距较大 | 第47-49页 |
第五章 完善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投入的建议 | 第49-57页 |
一、提高财政投入规模的建议 | 第49-50页 |
(一)增强对教育及中等职业教育支持力度 | 第49-50页 |
(二)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 第50页 |
二、针对多元化筹资的建议 | 第50-52页 |
(一)完善中等职业教育社会捐赠制度 | 第50-51页 |
(二)鼓励校企合作 | 第51-52页 |
(三)推进中等职业公办学校股份制、混合制改革 | 第52页 |
三、提高财政投入效率的建议 | 第52-57页 |
(一)培养“双师型”教师 | 第52-53页 |
(二)保障图书、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更新速度 | 第53页 |
(三)建立绩效评价体系且加强政府、社会监督力度 | 第53-54页 |
(四)提高生均经费拨款标准并缩小院校间财政资金投入差距 | 第54-57页 |
第六章 结论及研究展望 | 第57-59页 |
一、结论 | 第57页 |
二、不足之处及研究展望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附录A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