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词表 | 第1-7页 |
中文摘要 | 第7-10页 |
Abstract | 第10-14页 |
前言 | 第14-17页 |
第一章 引入Au 纳米粒子利用BIAcore 系统进行猕猴体内抗体药物C225 定量分析方法学的建立和确证 | 第17-42页 |
第一节 胶体金及金标抗体的制备 | 第17-24页 |
1 实验材料 | 第17页 |
·药品和试剂 | 第17页 |
·仪器 | 第17页 |
2 胶体金溶液及金标抗体的制备 | 第17-24页 |
·溶液配制 | 第17页 |
·胶体金及金标抗体复合物的制备 | 第17-24页 |
第二节 引入 Au NPs 利用 BIAcore 系统进行猕猴体内抗体药物 C225 定量分析方法学的建立和确证 | 第24-36页 |
1 溶液配制 | 第24页 |
2 芯片表面活化及EGFR 在CM5 芯片表面的固定 | 第24-25页 |
·在BIAcore3000 仪器上对EGFR 进行pH scouting | 第24-25页 |
·EGFR 在CM5 芯片表面的固定 | 第25页 |
3 实验所需胶体金纳米粒径的筛选 | 第25-26页 |
4 引入Au NPs 利用BIAcore 系统定量猕猴体内C225 方法学的建立和确证 | 第26-35页 |
·引入Au NPs 利用BIAcore 系统定量C225 方法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26-31页 |
·引入Au NPs 利用BIAcore 系统定量C225 方法最低定量下限的确定 | 第31-32页 |
·引入Au NPs 利用BIAcore 系统定量C225 方法精密度和准确度考察 | 第32-34页 |
·引入Au NPs 利用BIAcore 系统定量C225 方法的特异性考察 | 第34页 |
·CM5 芯片固定EGFR 基线稳定性考察 | 第34-35页 |
5 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节 双抗体夹心ELISA 法检测猕猴血清中C225 的方法学建立和确证 | 第36-4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6-37页 |
·药品与试剂 | 第36页 |
·仪器 | 第36页 |
·实验方法 | 第36-37页 |
2 结果 | 第37-41页 |
·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 | 第37-38页 |
·方法的特异性 | 第38-39页 |
·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 第39-40页 |
·方法的最低定量下限(LLOQ) | 第40-41页 |
3 小结 | 第41-42页 |
第二章 引入Au 纳米粒子利用BIAcore 系统进行猕猴体内C225 药代动力学研究 | 第42-51页 |
第一节 猕猴体内C225 药代动力学研究动物实验 | 第42-4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2-43页 |
·药品及试剂 | 第42页 |
·仪器 | 第42页 |
·动物 | 第42页 |
·猕猴单次静脉滴注C225 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方案 | 第42-43页 |
第二节 引入 Au NPs 利用 BIAcore 系统进行猕猴体内 C225 药代动力学检测 | 第43-4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3-44页 |
·药品及试剂 | 第43页 |
·仪器 | 第43页 |
·血浆标准曲线和质控样品的制备 | 第43页 |
·药代动力学参数估算和统计分析 | 第43-44页 |
第三节 引入 Au NPs 利用 BIAcore 系统进行猕猴体内 C225 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 | 第44-51页 |
1 结果 | 第44-49页 |
·猕猴单次静脉滴注不同剂量的C225 后血药浓度变化和药时曲线 | 第44-48页 |
·猕猴单次静脉滴注不同剂量C225 后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 第48-49页 |
2 小结 | 第49-51页 |
讨论 | 第51-56页 |
1 单一 10nm 胶体金颗粒表面抗体包被数量预测 | 第51页 |
2 引入Au NPs 后SPR 信号的增强 | 第51-53页 |
3 此SPR 方法与ELISA 免疫方法的比较 | 第53页 |
4 方法应用通用意义讨论 | 第53-54页 |
5 与原研药物进行药代动力学行为比较 | 第54-55页 |
6 小结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文献综述 | 第58-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发表论文 | 第65-76页 |
个人简历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