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种常用缺失值插补方法的比较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 论文结构 | 第10-11页 |
1.4 研究路线和创新之处 | 第11-13页 |
第2章 缺失值介绍 | 第13-17页 |
2.1 缺失值的概念 | 第13页 |
2.2 缺失值产生的原因 | 第13-14页 |
2.3 事前减少缺失值的必要手段 | 第14页 |
2.4 缺失机制 | 第14-15页 |
2.5 缺失模式 | 第15-17页 |
第3章 缺失值的处理方法 | 第17-24页 |
3.1 直接删除法 | 第17页 |
3.2 数据插补 | 第17-24页 |
3.2.1 插补准则 | 第17-18页 |
3.2.2 常用的插补方法 | 第18-24页 |
第4章 基于实际数据不同插补方法的比较 | 第24-45页 |
4.1 数据介绍 | 第24-25页 |
4.2 比较指标 | 第25-27页 |
4.2.1 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误差 | 第25-26页 |
4.2.2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 第26页 |
4.2.3 (?)(i) 与(?)(0) 比较 | 第26-27页 |
4.3 单个变量缺失的数据插补比较 | 第27-36页 |
4.3.1 从插补误差的角度比较 | 第27-31页 |
4.3.2 从建模效果的角度比较 | 第31-36页 |
4.4 多个变量缺失的数据插补比较 | 第36-4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2-45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附录 | 第48-62页 |
附录A 文中使用的数据集 | 第48-56页 |
附录B 文中相关的R语言程序 | 第56-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