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概况论文--世界论文

文化博弈与文化觉醒:21世纪通识教育发展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32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3-17页
        1.1.1 全球化时代通识教育的挑战第13-14页
        1.1.2 我国大学文化主体性和教育主体性的双重失落第14-15页
        1.1.3 什么是21世纪受过教育的人的追问第15-17页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7-23页
        1.2.1 “通识教育”的概念内涵第18-20页
        1.2.2 “文化”的概念内涵第20-22页
        1.2.3 通识教育和文化的关系第22-23页
    1.3 国内外通识教育研究现状第23-28页
        1.3.1 研究现状第24-27页
        1.3.2 综述分析第27-28页
    1.4 研究目的、内容和方法第28-32页
        1.4.1 研究目的第28页
        1.4.2 研究内容第28-29页
        1.4.3 研究方法第29-32页
第二章 美国通识教育的历史发展第32-59页
    2.1 从传统到现代:博雅教育的衰落与通识教育的发展第32-46页
        2.1.1 博雅教育的传统继承:殖民地学院的古典教育第32-35页
        2.1.2 博雅教育的衰落与通识教育的显现:两次通识教育运动第35-39页
        2.1.3 通识教育的现代转型:两次通识教育复苏第39-46页
    2.2 从西方到多元:反正统文化运动与文化战争第46-56页
        2.2.1 美国反正统文化运动和漫无目的通识教育改革第46-49页
        2.2.2 多元文化的博弈:斯坦福大学“CIV”与“文化战争”第49-56页
    2.3 从美国到全球:美国通识教育在21世纪的发展第56-59页
第三章 中国通识教育的历史发展第59-104页
    3.1 近代中国的三次文化博弈与通识教育发展第59-75页
        3.1.1 通识教育的萌芽(1862-1911):中国文化的主体衰落第59-65页
        3.1.2 通才教育的兴起(1912-1949):中国文化的主体失落第65-75页
    3.2 通识教育的分流(1949-2005):中国文化的“花果飘零”第75-92页
        3.2.1 香港的通识教育:中国文化的“花果飘零”与不平衡的院校通识教育第75-83页
        3.2.2 台湾的通识教育发展:顶层推动与自主发展第83-87页
        3.2.3 中国大陆的通识教育发展:从文理交融到文化会通第87-92页
    3.3 通识教育的汇流(2005年至今):中国文化的现代寻根第92-93页
    3.4 中西方文化比较视野下的通识教育理论思考第93-100页
        3.4.1 德性与智性的统一第96-98页
        3.4.2 个性与共性的结合第98-99页
        3.4.3 理智与情感的平衡第99-100页
    3.5 从培养理性到培养人性:超越本土文化中心性的通识教育第100-104页
第四章 21世纪通识教育发展:全球化的挑战与创新第104-137页
    4.1 全球化社会的博雅公民:21世纪的博雅教育定义第104-109页
    4.2 全球化的文化觉醒与通识教育的发展趋势第109-119页
        4.2.1 趋势一:从课程到教学的焦点转移第114-117页
        4.2.2 趋势二:从教学转向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综合第117页
        4.2.3 趋势三: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通第117-118页
        4.2.4 趋势四:在文化博弈中走向文化觉醒第118-119页
    4.3 全球化的挑战与对策:在文化冲突中搭建通识教育对话交流的国际舞台第119-128页
        4.3.1 跨越边界的通识教育:全球文明呼吁跨越边界的学习第119-124页
        4.3.2 全球化学习:从“自由社会的公民”到“全球化社会的公民”第124-125页
        4.3.3 从对抗到对话:全球化通识教育促进不同文化在相互理解中觉醒第125-128页
    4.4 全球化社会中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创新案例: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全球第128-137页
        4.4.1 香港大学的通识教育第128页
        4.4.2 香港中文大学的通识教育第128-131页
        4.4.3 台湾大学的通识教育第131-132页
        4.4.4 台湾中原大学的通识教育第132-133页
        4.4.5 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的通识教育第133-137页
第五章 21世纪通识教育的发展:信息化的新时空和新思路第137-156页
    5.1 信息化为通识教育搭建全球化的新时空舞台第137-140页
        5.1.1 信息技术对通识教育的影响日渐突显第137-138页
        5.1.2 新一代数码土著大学生的学习诉求第138-139页
        5.1.3 全球知识网络共同体改变学习环境第139-140页
    5.2 MOOCs引发的全球文化博弈第140-141页
    5.3 MOOCs热潮中的通识教育创新:以Futurelearn为例第141-147页
        5.3.1 书写英国高等教育新篇章:全球文化博弈中的Futurelearn第142页
        5.3.2 Futurelearn的课程:以通识教育为主第142-146页
        5.3.3 Futurelearn的教学:强调高度互动第146-147页
    5.4 信息时代新型大学探索与通识教育创新:以密涅瓦大学为例第147-153页
        5.4.1 目标创新:全球未来的领导者与创新者第148-149页
        5.4.2 以“贯一的素养”再造通识教育“共同核心课程”第149-150页
        5.4.3 以整合的设计融合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第150-153页
    5.5 信息时代通识教育的未来第153-156页
        5.5.1 全球参与通识教育的创新第153-154页
        5.5.2 在全球的文化博弈与觉醒中推动通识教育发展第154-155页
        5.5.3 将文化觉醒作为通识教育的核心精神第155-156页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全球化全人教育的创新第156-161页
    6.1 在文化博弈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通识教育模式第156-157页
    6.2 在文化觉醒中走向全球化全人教育的创新第157-161页
        6.2.1 从去文化中心性的通识教育向世界文化的全人教育的转型和创新第158-159页
        6.2.2 从本土化通识教育向全球化全人教育的转型和创新第159页
        6.2.3 创新的一点设想第159-161页
致谢第161-162页
参考文献第162-168页

论文共1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当代江南小说论
下一篇:分工演进视角下的中国商业银行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