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第10页 |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路线 | 第10-11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3.2 研究路线图 | 第11页 |
1.4 研究的创新点及不足 | 第11-13页 |
1.4.1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1-12页 |
1.4.2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12-13页 |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研究 | 第13-24页 |
2.0 关于环境规制效率评价的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2.0.1 关于环境规制效率评价的相关文献 | 第13-15页 |
2.0.2 关于环境规制效率评价的文献述评 | 第15页 |
2.1 关于环境规制效率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 第15-18页 |
2.1.1 关于环境规制效率的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 | 第15-17页 |
2.1.2 关于环境规制效率影响因素的文献述评 | 第17-18页 |
2.2 关于环境规制改革的文献综述 | 第18-19页 |
2.2.1 关于环境规制改革的相关文献 | 第18-19页 |
2.2.2 关于环境规制改革的文献述评 | 第19页 |
2.3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9-22页 |
2.3.1 煤炭资源富集区 | 第20-21页 |
2.3.2 环境规制 | 第21-22页 |
2.3.3 环境规制效率 | 第22页 |
2.4 环境规制的理论依据 | 第22-24页 |
2.4.1 公共利益理论 | 第22页 |
2.4.2 外部性理论 | 第22-23页 |
2.4.3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3-24页 |
第三章 中国煤炭资源富集区环境规制现状 | 第24-30页 |
3.1 煤炭资源富集区环境规制投入现状 | 第24-25页 |
3.1.1.环保机构人员数量增长率低于全国水平 | 第24页 |
3.1.2.环境治理投资额整体呈上升趋势 | 第24-25页 |
3.2 煤炭资源富集区环境规制效果现状 | 第25-29页 |
3.2.1.主要污染物排放达标率与全国水平仍有差距 | 第25-28页 |
3.2.2 环境规制手段单一 | 第28-29页 |
3.3 煤炭资源富集区环境行政机构建设现状 | 第29-30页 |
第四章 煤炭资源富集区环境规制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30-39页 |
4.1 中国煤炭资源富集区环境规制效率评价 | 第30-36页 |
4.1.1 中国煤炭资源富集区环境规制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30-31页 |
4.1.2 指标体系 | 第31-32页 |
4.1.3 模型选择与数据说明 | 第32-33页 |
4.1.4 数据处理 | 第33页 |
4.1.5 综合效率评价 | 第33-36页 |
4.1.6 实证结果分析 | 第36页 |
4.2 中国煤炭资源富集区环境规制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36-39页 |
4.2.1 数据及指标选取及来源说明 | 第36-37页 |
4.2.2 变量说明 | 第37页 |
4.2.3 参数估计和结果分析 | 第37-39页 |
第五章 国外资源富集区环境规制改革经验借鉴 | 第39-45页 |
5.1 先进的环境保护行政管理体制 | 第39-40页 |
5.2 完善的生态补偿政策 | 第40-41页 |
5.3 灵活的环境税征收制度 | 第41-42页 |
5.4 完善的排污权交易制度 | 第42-45页 |
第六章 中国煤炭资源富集区环境规制政策优化思路 | 第45-52页 |
6.1 从地域差异方面对环境规制政策进行优 | 第45-47页 |
6.1.1 构建跨行政区的环境规制机制 | 第45-46页 |
6.1.2 强化环境规制监督体系 | 第46-47页 |
6.2 从环境规制手段方面对环境规制政策进行优化 | 第47-48页 |
6.3 从法律规章制度方面对环境规制政策进行优化 | 第48-49页 |
6.3.1 健全环境规制立法 | 第48页 |
6.3.2 加强环境规制执法 | 第48-49页 |
6.4 从公众参与方面对环境规制政策进行优化 | 第49-50页 |
6.4.1 环境信息披露的公开化 | 第49页 |
6.4.2 环境管理决策的民主化 | 第49-50页 |
6.4.3 环境公益诉讼的常态化 | 第50页 |
6.5 从国际合作方面对环境规制政策进行优化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附表 | 第55-61页 |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成果清单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