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中国政府专卖制度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绪论 | 第10-19页 |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0-13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三、分析框架 | 第16-18页 |
四、创新与不足 | 第18-19页 |
第一章 政府专卖制度的理论视域 | 第19-32页 |
一、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9-24页 |
(一) 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19-22页 |
(二) 本文研究的理论依据 | 第22-24页 |
二、政府专卖制度的政治经济关系分析 | 第24-32页 |
(一) 政府专卖制度的利益分析 | 第25-27页 |
(二) 政府专卖制度的利益实现机制 | 第27-29页 |
(三) 政府专卖制度的表现形式 | 第29-30页 |
(四) 政府专卖制度下的政府-市场关系 | 第30-32页 |
第二章 政府专卖制度的实践:横向观察与纵向透视 | 第32-42页 |
一、政府专卖制度的横向经验观察 | 第32-38页 |
(一) 日本经验的观察与思考 | 第33-35页 |
(二) 美国经验的观察与思考 | 第35-37页 |
(三) 法国经验的观察与思考 | 第37-38页 |
二、中国政府专卖制度的纵向历史透视 | 第38-42页 |
(一) 中国古代的政府专卖制度 | 第38-39页 |
(二) 中国近代的政府专卖制度 | 第39-40页 |
(三) 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专卖制度 | 第40-42页 |
第三章 转型期中国政府专卖制度的发展现状 | 第42-55页 |
一、转型期中国政府专卖制度概况 | 第42-47页 |
(一) 中国政府专卖制度的环境分析 | 第42-43页 |
(二) 中国政府专卖制度的体制分析 | 第43-45页 |
(三) 中国政府专卖制度的机制分析 | 第45-46页 |
(四) 中国政府专卖制度的效果分析 | 第46-47页 |
二、转型期中国政府专卖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47-50页 |
(一) 目的的偏差:公益性与利益性权衡失当 | 第47-48页 |
(二) 权力的滥用:地方保护主义愈演愈烈 | 第48页 |
(三) 成本的重压:专卖制度组织成本高昂 | 第48-49页 |
(四) 社会的阻碍:政策执行过程面临障碍 | 第49-50页 |
(五) 制度的失语:对新环境缺乏政策应对 | 第50页 |
三、转型期中国政府专卖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50-55页 |
(一) 地方本位利益至上,缺乏有效监督机制 | 第50-51页 |
(二) 中央地方关系失调,财政税收体系不足 | 第51-52页 |
(三) 政府企业关系失衡,越位缺位交叉并存 | 第52-53页 |
(四) 垄断引发内部效率损失与不当逐利行为 | 第53-54页 |
(五) 政策法律规范滞后,激励约束机制不足 | 第54-55页 |
第四章 推进中国政府专卖制度改革的路径探析 | 第55-63页 |
一、转型期推进中国政府专卖制度改革的原则 | 第55-57页 |
(一) 区别对待原则 | 第55页 |
(二) 公共利益原则 | 第55-56页 |
(三) 渐进改革原则 | 第56页 |
(四) 市场导向原则 | 第56-57页 |
二、转型期推进中国政府专卖制度改革的途径 | 第57-63页 |
(一) 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强化各方监督机制 | 第57-58页 |
(二) 协调中央地方关系,调整财政税收体制 | 第58-59页 |
(三) 理顺政府企业关系,规范各自职责边界 | 第59-60页 |
(四) 改革完善人事制度,创新政绩考核体系 | 第60-61页 |
(五) 健全专卖法律法规,变革创新专卖制度 | 第61-63页 |
结语 | 第63-65页 |
一、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63-64页 |
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