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一、绪论 | 第10-16页 |
|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 1.研究目的 | 第10页 |
| 2.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二)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 1.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2.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三)研究步骤与方法 | 第14页 |
| 1.研究步骤 | 第14页 |
| 2.研究方法 | 第14页 |
| (四)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14-16页 |
| 1.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2.创新点 | 第15-16页 |
| 二、习近平绿色发展观的理论渊源及提出 | 第16-24页 |
| (一)习近平绿色发展观的理论渊源 | 第16-22页 |
|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绿色发展思想 | 第16-17页 |
|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绿色发展思想 | 第17-21页 |
| 3.中国传统绿色发展思想 | 第21-22页 |
| (二)习近平绿色发展观的提出 | 第22-24页 |
| 1.萌芽时期 | 第22页 |
| 2.发展时期 | 第22-23页 |
| 3.形成时期 | 第23页 |
| 4.成熟时期 | 第23-24页 |
| 三、习近平绿色发展观的理论内涵及特征 | 第24-31页 |
| (一)习近平绿色发展观的内涵 | 第24-28页 |
| 1.以绿色发展为第一要务 | 第24-25页 |
|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 第25-26页 |
| 3.以科技创新为基本手段 | 第26页 |
| 4.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发展路径 | 第26-28页 |
| (二)习近平绿色发展观理论特征 | 第28-31页 |
| 1.全新的生产力理论 | 第28页 |
| 2.全新的政治高度 | 第28-29页 |
| 3.全新的理论视角 | 第29-31页 |
| 四、习近平绿色发展观的价值考量 | 第31-36页 |
| (一)哲学角度 | 第31-32页 |
| 1.深化了对自然规律的认识 | 第31页 |
| 2.深化了对实践的认识 | 第31-32页 |
| (二)政治经济学角度 | 第32-33页 |
| 1.深化了对生产力的认识 | 第32-33页 |
| 2.深化了对生产关系的认识 | 第33页 |
|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角度 | 第33-36页 |
| 1.深化了对社会发展阶段的认识 | 第33-34页 |
| 2.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 | 第34-36页 |
| 五、习近平绿色发展观的践行路径 | 第36-47页 |
| (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把握绿色发展 | 第36-39页 |
|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定发展方向 | 第36页 |
| 2.全面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动力 | 第36-37页 |
| 3.全面依法治国提供法律保障 | 第37-38页 |
| 4.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政治保证 | 第38-39页 |
| (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把握绿色发展 | 第39-43页 |
| 1.经济建设上转变生产方式 | 第39-40页 |
| 2.政治建设上提供生态体制保障 | 第40-41页 |
| 3.文化建设上进行环境教育 | 第41-42页 |
| 4.社会建设上实行“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 | 第42-43页 |
| (三)基本国策中把握绿色发展 | 第43-47页 |
| 1.保护环境基本国策中把握绿色发展 | 第43-44页 |
| 2.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中把握绿色发展 | 第44-45页 |
| 3.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中把握绿色发展 | 第45-47页 |
| 结语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
| 个人简历、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