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9-20页 |
| 1.1 高放废物处置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 1.1.1 高放废物来源及现状 | 第9-10页 |
| 1.1.2 高放废物处置方法 | 第10-11页 |
| 1.2 缓冲/回填材料研究概述 | 第11-17页 |
| 1.2.1 缓冲/回填材料的筛选 | 第12-13页 |
| 1.2.2 缓冲/回填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 1.3 论文研究概况 | 第17-20页 |
| 1.3.1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 1.3.2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 1.3.3 技术路线图 | 第18-19页 |
| 1.3.4 创新点 | 第19页 |
| 1.3.5 课题来源及主要工作量 | 第19-20页 |
| 2 试验材料的基本性能 | 第20-31页 |
| 2.1 膨润土 | 第20-27页 |
| 2.1.1 膨润土简介 | 第20-24页 |
| 2.1.2 膨润土的工程特性和基本物化性质 | 第24-27页 |
| 2.2 石英砂 | 第27-31页 |
| 2.2.1 石英砂简介 | 第27-29页 |
| 2.2.2 实验用石英砂的基本物理化学和工程性质 | 第29-31页 |
| 3 混合型缓冲/回填材料导热性能 | 第31-37页 |
| 3.1 实验材料和设备 | 第31-32页 |
| 3.1.1 实验材料 | 第31页 |
| 3.1.2 实验设备 | 第31-32页 |
| 3.2 实验方法和步骤 | 第32-34页 |
| 3.3 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34-36页 |
| 3.3.1 掺砂率与导热性能的关系 | 第34页 |
| 3.3.2 干密度与导热性能的关系 | 第34-35页 |
| 3.3.3 含水量与导热性能的关系 | 第35-36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4 混合型缓冲/回填材料的侧限饱和渗透性能 | 第37-47页 |
| 4.1 渗透原理 | 第37-38页 |
| 4.2 试验仪器和设备 | 第38-39页 |
| 4.2.1 高压渗透仪 | 第38-39页 |
| 4.2.2 其它材料与设备 | 第39页 |
| 4.3 试验方法和过程 | 第39-41页 |
| 4.4 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41-45页 |
| 4.4.1 缓冲/回填材料的渗透系数随时间的变化 | 第41-42页 |
| 4.4.2 缓冲/回填材料的渗透系数与掺砂率的关系 | 第42-43页 |
| 4.4.3 缓冲/回填材料的干密度对渗透系数的影响 | 第43页 |
| 4.4.4 缓冲/回填材料的渗透系数与初始含水率的关系 | 第43-44页 |
| 4.4.5 不同渗透液对缓冲/回填材料的渗透系数的影响 | 第44-45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 5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混合型缓冲/回填材料模糊综合评价 | 第47-59页 |
| 5.1 层次分析法(AHP)简介 | 第47-48页 |
| 5.2 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简介 | 第48页 |
| 5.3 评价过程 | 第48-58页 |
| 5.3.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 第49-51页 |
| 5.3.2 构建判断矩阵 | 第51页 |
| 5.3.3 影响因子权重向量的计算 | 第51-56页 |
| 5.3.4 构造隶属函数,确定隶属度 | 第56-57页 |
| 5.3.5 综合评价 | 第57-58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6 典型的混合型缓冲/回填材料综合性能评价 | 第59-64页 |
| 6.1 砂-膨润土混合型 | 第59-60页 |
| 6.2 沸石/凹凸棒石-膨润土-黄铁矿混合型 | 第60-62页 |
| 6.3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 结论 | 第64-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