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恐怖活动罪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2页 |
一、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第一章 帮助恐怖活动罪概述 | 第12-20页 |
一、恐怖主义及恐怖活动的界定 | 第12-15页 |
(一)恐怖主义的概念 | 第12页 |
(二)恐怖主义之由来 | 第12-13页 |
(三)恐怖主义犯罪的特征 | 第13-14页 |
(四)恐怖活动概述 | 第14-15页 |
二、帮助恐怖活动罪的概念界定 | 第15-17页 |
(一)相关概念 | 第15-16页 |
(二)帮助对象 | 第16-17页 |
三、帮助恐怖活动罪的立法沿革 | 第17-20页 |
(一)国际立法 | 第17-18页 |
(二)国内立法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帮助恐怖活动罪的犯罪构成 | 第20-33页 |
一、帮助恐怖活动罪的客体 | 第20-24页 |
(一)本罪侵犯的法益 | 第20-22页 |
(二)本罪的犯罪对象问题 | 第22-24页 |
二、帮助恐怖活动罪的客观方面 | 第24-27页 |
(一)本罪的危害行为表现 | 第24-26页 |
(二)本罪的危害结果问题 | 第26-27页 |
三、帮助恐怖活动罪的主体 | 第27-30页 |
(一)自然人 | 第27页 |
(二)单位 | 第27-28页 |
(三)关于国家能否成为本罪的主体问题 | 第28-30页 |
四、帮助恐怖活动罪的主观方面 | 第30-33页 |
(一)直接故意 | 第30-31页 |
(二)本罪主观方面是否存在间接故意 | 第31-33页 |
第三章 帮助恐怖活动罪的司法认定 | 第33-42页 |
一、本罪的犯罪形态问题 | 第33-38页 |
(一)本罪的犯罪预备行为 | 第33-34页 |
(二)本罪的犯罪未遂与既遂形态分析 | 第34-35页 |
(三)本罪的犯罪中止形态分析 | 第35-36页 |
(四)本罪的罪数问题 | 第36-38页 |
二、与相关犯罪的界限 | 第38-42页 |
(一)本罪与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的区别 | 第38-39页 |
(二)本罪与洗钱罪的区别 | 第39-40页 |
(三)本罪与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区别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