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论刑法中的特殊伤害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9-15页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3页
    三、研究方法第13页
    四、写作思路第13-15页
第一章 伤害的概念第15-24页
    一、伤害的内涵第15-21页
        (一)我国刑法中伤害的内涵第15-16页
        (二)国(境)外刑法中伤害的内涵第16-19页
        (三)国(境)内外伤害学说及评析第19-21页
    二、特殊伤害第21-24页
第二章 特殊的伤害对象—精神伤害和胎儿伤害第24-54页
    一、精神伤害第24-37页
        (一)精神伤害的概述第24-27页
        (二)精神伤害行为的表现形式第27-29页
        (三)刑法规制精神伤害行为的必要性第29-33页
        (四)刑法规制精神伤害行为的可行性研究第33-36页
        (五)精神伤害的因果关系认定第36-37页
    二、胎儿伤害第37-54页
        (一)胎儿伤害的概述第37-39页
        (二)胎儿的法律性质界定及其享有的权益第39-42页
        (三)胎儿伤害规制的争议及其评析第42-46页
        (四)刑法规制胎儿伤害行为的必要性研究第46-49页
        (五)刑法规制胎儿伤害的可行性分析第49-54页
第三章 特殊的伤害方式—故意传播传染性病原体第54-68页
    一、故意传播传染性病原体的概述第54-55页
        (一)传染性病原体的概念第54页
        (二)故意传播传染性病原体的概念第54-55页
    二、现行刑法对传播传染性病原体的规制及其存在的问题第55-57页
        (一)针对多数人故意传播传染性病原体第55页
        (二)针对特定的他人故意传播传染性病原体的行为定性第55-57页
    三、故意传播可治愈传染性病原体的定性分析第57-59页
        (一)刑法学界对故意传播可治愈传染性病原体的争议第57-58页
        (二)笔者观点第58-59页
    四、故意传播不可治愈传染性病原体——以艾滋病病毒为视角第59-65页
        (一)艾滋病病毒与艾滋病概述第59-61页
        (二)对故意传播艾滋病病毒行为定性的争议第61-65页
    五、对传播传染性病原体行为进行司法解释的可行性分析第65-68页
第四章 伤害概念的再造第68-72页
    一、伤害概念再造的必要性分析第68-69页
        (一)中国刑法现代化进程的需要第68页
        (二)刑法人文精神的要求第68-69页
        (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要求第69页
    二、伤害概念再造的可行性分析第69-72页
        (一)伤害罪的客体包括精神健康权第69-70页
        (二)采健康状态恶化说为伤害的通说第70页
        (三)胎儿伤害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胎儿罪第70页
        (四)故意传播传染性病原体的行为是为伤害行为第70-72页
结语第72-76页
致谢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8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整合提升规划
下一篇: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