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7页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1.3.3 对国内外研究的评述 | 第16-17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8页 |
1.4.3 数据来源 | 第18页 |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18-19页 |
1.5.1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8页 |
1.5.2 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2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相关概念和理论依据 | 第19-26页 |
2.1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相关概念 | 第19-23页 |
2.1.1 国内外关于农民与传统农民定义的研究 | 第19-20页 |
2.1.2 国内外关于职业农民定义的研究 | 第20-21页 |
2.1.3 新型职业农民定义的研究 | 第21-23页 |
2.2 地方政府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理论依据 | 第23-26页 |
2.2.1 地方政府角色理论 | 第23页 |
2.2.2 人力资本理论 | 第23-24页 |
2.2.3 公共产品理论 | 第24-26页 |
3 重庆市政府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现状 | 第26-32页 |
3.1 重庆市基本情况概述 | 第26-27页 |
3.2 重庆市政府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意义 | 第27页 |
3.3 重庆市政府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现状 | 第27-32页 |
3.3.1 重庆市农村劳动力的基本情况 | 第27-28页 |
3.3.2 重庆市政府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情况 | 第28-30页 |
3.3.3 重庆市新型职业农民(2016 年青年农场主)培训问卷调查情况 | 第30-32页 |
4 重庆市政府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2-39页 |
4.1 政府角色:培育角色定位不明确,部分职能缺位错位越位 | 第32-33页 |
4.2 政策体系:政策体系不健全,支持扶持政策缺失 | 第33-34页 |
4.3 培育资金:培育资金不充足,投资贷款融资困难 | 第34页 |
4.4 培育师资: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培育师资匮乏 | 第34-35页 |
4.5 对象遴选:遴选对象范围不明确,遴选程序不规范 | 第35-36页 |
4.6 培育模式:有效培育模式缺乏,培育方式固化 | 第36页 |
4.7 管理体制:培育管理体制不健全,考核机制不科学 | 第36-37页 |
4.8 认定管理: 认定制度不科学,动态管理机制不完善 | 第37-39页 |
5 发达国家培育职业农民的相关做法与启示 | 第39-45页 |
5.1 发达国家培育职业农民的相关做法 | 第39-42页 |
5.1.1 美国:立法推动农业教育,保障政府经费投资 | 第39页 |
5.1.2 德国:政府注重职业教育,促成“双元制”培育模式 | 第39-40页 |
5.1.3 韩国:政府主导统筹规划,注重精神思想教育 | 第40-41页 |
5.1.4 法国:政府激励农业培育,以证书制度促进农业教育 | 第41-42页 |
5.2 发达国家培育职业农民对地方(重庆市)政府的启示 | 第42-45页 |
5.2.1 立法保障先行,政府大力支持 | 第42-43页 |
5.2.2 完善培育体系,创新培育形式 | 第43-44页 |
5.2.3 严格职业资格,实行动态管理 | 第44-45页 |
6 提升地方(重庆市)政府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力度的对策 | 第45-58页 |
6.1 明确地方(重庆市)政府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角色,合理定位政府职能 | 第45-46页 |
6.1.1 供给支持扶持政策 | 第45页 |
6.1.2 整合本地教育资源 | 第45页 |
6.1.3 监督教育培训质量 | 第45-46页 |
6.2 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配套政策,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扶持支持政策体系 | 第46-48页 |
6.2.1 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扶持政策体系 | 第46页 |
6.2.2 完善新型职业农民支持政策体系 | 第46-48页 |
6.3 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资金支持,健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投融资体系 | 第48-49页 |
6.3.1 建立地方政府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 第48页 |
6.3.2 构建农业投融资平台,创新农业融资方式 | 第48页 |
6.3.3 建立农业风险分担机制,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 第48-49页 |
6.4 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库,优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队伍 | 第49-50页 |
6.4.1 整合培育教师师资 | 第49-50页 |
6.4.2 对培育教师进行培训 | 第50页 |
6.4.3 建立师资库资源配置和考核评价机制 | 第50页 |
6.5 明确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对象,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遴选 | 第50-52页 |
6.5.1 依据政策规章,界定培育对象基本范围 | 第50-51页 |
6.5.2 以特色产业为重点,组建培育对象库 | 第51页 |
6.5.3 严格遴选程序,完善培育对象遴选做法 | 第51-52页 |
6.6 鼓励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支持多样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式 | 第52-53页 |
6.6.1 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 | 第52页 |
6.6.2 支持多样化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式 | 第52-53页 |
6.7 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体制,形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考核机制 | 第53-55页 |
6.7.1 构建开放包容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 | 第53-54页 |
6.7.2 健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体制 | 第54页 |
6.7.3 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考核机制 | 第54-55页 |
6.8 完善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制度,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动态管理 | 第55-58页 |
6.8.1 改造农民技术等级“绿色证书”,建立农民职业资格的“新绿色证书制度” | 第55-56页 |
6.8.2 建立新型职业农民管理系统,落实新型职业农民动态管理机制 | 第56-58页 |
7 结论与讨论 | 第58-60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58-59页 |
7.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致谢 | 第65-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学术成果目录 | 第67-69页 |
附录 | 第69-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