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水泥资产重组的绩效分析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引言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2.1 对资产重组市场绩效的研究 | 第11-12页 |
1.2.2 对资产重组财务绩效的研究 | 第12-13页 |
1.2.3 文献述评 | 第13-14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4 本文的框架 | 第14-16页 |
2 资产重组绩效的理论概述 | 第16-21页 |
2.1 资产重组的概念和类型 | 第16-17页 |
2.1.1 资产重组的概念 | 第16页 |
2.1.2 资产重组的类型 | 第16-17页 |
2.2 绩效的衡量标准及分析方法 | 第17-19页 |
2.2.1 绩效的衡量标准 | 第17页 |
2.2.2 事件研究法 | 第17-18页 |
2.2.3 财务指标法 | 第18页 |
2.2.4 经济增加值 | 第18-19页 |
2.3 资产重组绩效的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2.3.1 协同效应理论 | 第19页 |
2.3.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9-20页 |
2.3.3 财富再分配理论 | 第20-21页 |
3 秦岭水泥资产重组案例介绍 | 第21-33页 |
3.1 秦岭水泥公司概况 | 第21-28页 |
3.1.1 公司简介 | 第21页 |
3.1.2 公司发展历程 | 第21-23页 |
3.1.3 公司生产经营情况 | 第23-24页 |
3.1.4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分析 | 第24-28页 |
3.2 秦岭水泥实施资产重组的动因 | 第28-29页 |
3.2.1 摆脱经营困境 | 第28页 |
3.2.2 提升盈利能力 | 第28页 |
3.2.3 解决同业竞争 | 第28页 |
3.2.4 实现战略转型 | 第28-29页 |
3.3 秦岭水泥资产重组事件简介 | 第29-33页 |
3.3.1 资产重组的背景 | 第29页 |
3.3.2 重组方情况介绍 | 第29-31页 |
3.3.3 重组的具体安排 | 第31-33页 |
4 秦岭水泥资产重组绩效分析 | 第33-50页 |
4.1 资产重组前后市场绩效的比较分析 | 第33-37页 |
4.1.1 股东短期超额收益率分析 | 第33-36页 |
4.1.2 股东长期超额收益率分析 | 第36-37页 |
4.2 资产重组前后财务指标的比较分析 | 第37-45页 |
4.2.1 偿债能力指标分析 | 第37-39页 |
4.2.2 营运能力指标分析 | 第39-42页 |
4.2.3 盈利能力指标分析 | 第42-43页 |
4.2.4 发展能力指标分析 | 第43-45页 |
4.3 资产重组前后EVA的比较分析 | 第45-48页 |
4.3.1 秦岭水泥EVA的计算 | 第45-47页 |
4.3.2 秦岭水泥EVA的绩效分析 | 第47-48页 |
4.4 资产重组绩效变化的原因分析 | 第48-50页 |
4.4.1 转让原有业务摆脱财务困境 | 第48-49页 |
4.4.2 实施战略转型实现管理协同效应 | 第49页 |
4.4.3 注入优质资产实现财富重新分配 | 第49-50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50-52页 |
5.1 结论 | 第50-51页 |
5.1.1 市场反应平淡而财务绩效好转 | 第50页 |
5.1.2 资产重组会带来同业竞争 | 第50页 |
5.1.3 资产重组会产生新的风险 | 第50-51页 |
5.2 建议 | 第51-52页 |
5.2.1 综合评价资产重组绩效 | 第51页 |
5.2.2 规避重组引发的同业竞争 | 第51页 |
5.2.3 加强重组后的风险控制 | 第51-52页 |
6 结束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