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油料作物论文--大豆论文

大豆杂种优势及其遗传基础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31页
 1 作物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第11-15页
   ·显性假说第12页
   ·超显性假说第12-13页
   ·上位性假说第13页
   ·基因组互补与杂种优势第13-14页
   ·基因外改变与杂种优势第14页
   ·基因网络系统与杂种优势第14-15页
 2 作物杂种优势预测研究进展第15-18页
   ·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预测第15-17页
   ·分子生物学预测杂种优势展望第17-18页
 3 遗传标记的研究进展第18-21页
   ·形态标记第18-19页
   ·生化标记第19-20页
   ·细胞学标记第20页
   ·DNA分子标记第20-21页
 4 大豆杂种优势研究进展第21-30页
   ·大豆高优势组合筛选研究第21-23页
   ·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三系"的选育第23-26页
   ·大豆杂交种选配第26页
   ·杂交大豆高效制种技术的相关研究第26-27页
   ·高产优质杂交组合的选育滞后于三系选育第27页
   ·大豆育性稳定性的问题第27-28页
   ·不育系的选育、繁殖及杂交制种的效率问题第28-29页
   ·大豆花器构造的改进问题第29页
   ·大豆杂交种配套栽培技术问题第29页
   ·育种单位间应加强合作第29-30页
 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30-31页
第二章 济宁试验点大豆杂种优势分析及其遗传基础研究第31-57页
 1 引言第31页
 2 材料与方法第31-38页
   ·试验材料及试验设计第31-32页
   ·考察性状及测定方法第32-33页
   ·杂种优势分析第33页
   ·配合力分析第33-35页
   ·分子标记实验第35-38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8-54页
   ·大豆农艺和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第38-44页
   ·亲本性状配合力分析第44-51页
   ·亲本间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分析第51-54页
 4 讨论与结论第54-57页
   ·大豆杂种优势利用第54-55页
   ·配合力分析第55-56页
   ·分子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第56-57页
第三章 淮安试验点大豆杂种优势分析及其遗传基础研究第57-77页
 1 引言第57页
 2 材料与方法第57-58页
   ·试验材料及试验设计第57页
   ·考察性状及测定方法第57页
   ·杂种优势分析第57-58页
   ·配合力分析第58页
   ·分子标记实验第58页
 3 结果与分析第58-73页
   ·大豆农艺和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第58-64页
   ·亲本性状配合力分析第64-70页
   ·亲本间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分析第70-73页
 4 讨论与结论第73-77页
   ·大豆杂种优势利用第73页
   ·配合力分析第73-74页
   ·分子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第74-77页
第四章 全文结论第77-79页
参考文献第79-87页
致谢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麦UDP-葡萄糖基转移酶基因Ta-UGT3的表达载体构建和转化小麦研究
下一篇:作物品种群体抗性性状基因座定位的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