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机制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绪论第10-19页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页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0-16页
    三、研究方法及思路第16-18页
    四、主要研究内容第18-19页
第一章 基本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问题第19-24页
    第一节 基本概念界定第19-21页
        一、电子政务相关概念界定第19-20页
        二、信息安全相关概念界定第20-21页
        三、信息保障相关概念界定第21页
    第二节 相关理论回顾第21-24页
        一、政府再造理论第22页
        二、新公共服务理论第22-23页
        三、管理信息系统理论第23-24页
第二章 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发展现状第24-31页
    第一节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情况第24-27页
        一、发展历程第24-26页
        二、发展特征第26-27页
    第二节 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取得的成绩第27-28页
        一、信息安全重视程度日益提高第27页
        二、信息安全基础保障能力显著加强第27-28页
        三、法律法规体系和标准化不断完善第28页
    第三节 信息安全与国家发展的关系第28-31页
        一、信息安全关乎国家的政治安全第29页
        二、信息安全保障国家的经济稳定第29-30页
        三、信息安全影响国家的文化繁荣第30-31页
第三章 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机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第31-37页
    第一节 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机制存在的问题第31-35页
        一、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组织管理不健全第32-33页
        二、电子政务软硬件技术手段不完备第33-34页
        三、电子政务安全法律法规不健全第34-35页
    第二节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机制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5-37页
        一、电子政务管理忽视人为因素第35页
        二、信息安全建设缺乏行业标准第35页
        三、信息安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第35-36页
        四、信息安全管理权力责任不统一第36-37页
第四章 江苏省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机制实践第37-42页
    第一节 信息安全管理机制基本建立第37-39页
        一、组织管理第37-38页
        二、建设管理第38页
        三、日常维护第38-39页
        四、应急管理第39页
    第二节 信息安全技术水平趋于成熟第39-40页
        一、身份认证系统第39-40页
        二、防火墙系统第40页
        三、入侵检测(防御)系统第40页
        四、网站防篡改系统第40页
    第三节 信息安全法律法规陆续出台第40-41页
    第四节 江苏省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机制的成效第41-42页
        一、重要信息系统安全平稳运行第41页
        二、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稳步提升第41页
        三、信息安全工作开展规范有序第41-42页
第五章 完善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机制的建议第42-47页
    第一节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管理建议第42-43页
        一、落实电子政务组织管理制度第42-43页
        二、建立人员培育和继续教育制度第43页
        三、规范电子政务外包服务制度第43页
        四、完善省市一体的应急响应程序第43页
    第二节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技术建议第43-45页
        一、正确划分安全域及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第43-44页
        二、促进自主创新的安全产品及设备的使用第44页
        三、积极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和风险评估第44-45页
    第三节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法律建议第45-47页
        一、树立科学的法律保护理念第45页
        二、构建完备的政策法律制度第45页
        三、加大法律法规贯彻执行力度第45-47页
结语与展望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致谢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弹性退休制度的公共政策研究
下一篇:南京市“支出型”贫困家庭社会救助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