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体育论文--体育理论论文--体育教育论文--高等院校体育教育论文

功能性训练手段对大学生基本运动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1 前言第12-16页
    1.1 选题依据第12-14页
        1.1.1 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连续30年持续下降第12页
        1.1.2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是我国学校体育面临的主要任务第12-13页
        1.1.3 功能性训练手段不仅在竞技体育领域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也有可能作为改善大学生运动能力的有效手段第13-14页
    1.2 选题目的、意义、创新点第14-15页
        1.2.1 选题目的第14页
        1.2.2 选题意义第14页
        1.2.3 创新点第14-15页
    1.3 研究技术路线图第15-16页
2 文献综述第16-23页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6-18页
        2.1.1 基本运动能力第16页
        2.1.2 体能第16页
        2.1.3 功能性训练第16-17页
        2.1.4 功能性动作筛查(FMS)第17-18页
    2.2 关于功能性训练的研究第18-22页
        2.2.1 功能性训练的起源与发展第18页
        2.2.2 功能性训练与一般性体能训练和专项性体能训练的关系第18-19页
        2.2.3 功能性训练与传统体能训练的关系第19-20页
        2.2.4 功能性训练的特征第20-21页
        2.2.5 功能性训练方法和手段的研究第21-22页
    2.3 有关功能性动作筛查(FMS)的研究第22-23页
3 研究对象与方法第23-33页
    3.1 研究对象第23页
    3.2 研究方法第23-33页
        3.2.1 实验法第23-30页
        3.2.2 文献资料法第30页
        3.2.3 专家访谈法第30-31页
        3.2.4 问卷调查法第31-32页
        3.2.5 数理统计法第32-33页
4 功能性动作筛查(FMS)体系第33-42页
    4.1 功能动作筛查的作用第33页
    4.2 功能性动作筛查的操作过程第33-41页
        4.2.1 深蹲测试第33-34页
        4.2.2 跨栏架步测试第34-36页
        4.2.3 直线弓箭步测试第36-37页
        4.2.4 肩部灵活性测试第37-38页
        4.2.5 主动直膝抬腿测试第38-39页
        4.2.6 躯干稳定俯卧撑测试第39-40页
        4.2.7 躯干旋转稳定性测试第40-41页
    4.3 功能性动作筛查结果的排序过程第41-42页
        4.3.1 测试结果评分标准第41页
        4.3.2 优先等级问题排序第41-42页
        4.3.3 评分及评价分析原则第42页
5 大学生功能性训练手段的构建第42-51页
    5.1 大学生功能性训练手段构建的依据第42-43页
    5.2 大学生功能性训练手段构建的原则第43-44页
    5.3 大学生功能性训练手段体系内容的拟定第44-46页
    5.4 大学生功能性训练手段内容的总体构建第46-51页
6 研究结果与讨论第51-63页
    6.1 大学生功能性动作筛查(FMS)结果分析第51-55页
        6.1.1 实验班大学生训练前功能性动作筛查(FMS)测试结果分析第51页
        6.1.2 实验班大学生功能性动作筛查(FMS)解决方案第51-52页
        6.1.3 第一阶段实验组功能性动作筛查结果分析第52-53页
        6.1.4 第一阶段试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功能性动作筛查结果分析第53-54页
        6.1.5 第二阶段实验组功能性动作筛查结果分析第54页
        6.1.6 第二阶段实验组与对照组功能性动作筛查结果分析第54-55页
    6.2 第一阶段功能性训练手段对大学生基本运动能力影响的结果分析第55-59页
        6.2.1 第一阶段训练后实验对象速度素质(50 米跑)情况对比分析第55-56页
        6.2.2 第一阶段训练后实验对象力量素质(背抛实心球)情况对比分析第56页
        6.2.3 第一阶段训练后实验对象柔韧素质(坐位体前屈)情况对比分析第56-57页
        6.2.4 第一阶段训练后实验对象灵敏素质(30 米(间隔2米)绕杆跑)情况对比分析第57-58页
        6.2.5 第一阶段训练后实验对象耐力素质(800 米(女)/1000 米(男))情况对比分析第58-59页
    6.3 第二阶段功能性训练手段对大学生基本运动能力影响的结果分析第59-62页
        6.3.1 第二阶段训练后实验对象速度素质(50 米跑)情况对比分析第59-60页
        6.3.2 第二阶段训练后实验对象力量素质(背抛实心球)情况对比分析第60页
        6.3.3 第二阶段训练后实验对象柔韧素质(坐位体前屈)情况对比分析第60-61页
        6.3.4 第二阶段训练后实验对象灵敏素质(30 米(间隔2米)绕杆跑)情况对比分析第61-62页
        6.3.5 第二阶段训练后实验对象耐力素质(800 米(女)/1000 米(男))情况对比分析第62页
    6.4 功能性训练后大学生主观感受调查分析第62-63页
7 结论与建议第63-65页
    7.1 结论第63-64页
    7.2 建议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8页
附件 1第68-69页
附件 2第69-70页
附件 3第70-72页
附件 4第72-73页
附件 5第73-74页
附件 6第74-75页
附件 7第75-79页
附件 8第79-80页
致谢第80-81页
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清单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青少年篮球培训实施双语教学效果的实验研究--以南京兰博文篮球训练营为例
下一篇:方志中的湖北省民国传统体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