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特色学校建设的实践研究--以成都市温江区永宁中学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1.1 特色学校建设研究是学校教育创新的基本要求第10页
        1.1.2 特色学校建设研究是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第10页
        1.1.3 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文化内涵第10页
        1.1.4 有利于推广特色学校建设的实践经验第10-11页
    1.2 文献综述第11-14页
        1.2.1 国外特色学校相关研究第11-12页
        1.2.2 国内特色学校相关研究第12-14页
    1.3 相关概念界定第14-16页
        1.3.1 特色第14页
        1.3.2 学校特色第14-15页
        1.3.3 特色学校第15页
        1.3.4 特色学校与学校特色第15-16页
2 研究设计第16-18页
    2.1 课题研究目标第16页
    2.2 课题研究内容第16页
    2.3 研究方法第16-18页
        2.3.1 访谈法第16-17页
        2.3.2 问卷调查法第17页
        2.3.3 文献分析法第17页
        2.3.4 个案研究法第17-18页
3 温江区永宁中学特色学校建设及启示第18-31页
    3.1 特色办学理念是特色学校建设的依据第18-21页
        3.1.1 温江区永宁中学特色办学理念的实践案例第18-21页
            1.温江区永宁中学特色办学理念形成的前期工作第18-19页
            2.温江区永宁中学特色办学理念的构想第19-20页
            3. 温江区永宁中学特色办学理念的确立及发展规划第20-21页
        3.1.2 温江区永宁中学特色办学理念确立所带来的启示第21页
    3.2 教育教学质量是特色学校建设的生命线第21-24页
        3.2.1 温江区永宁中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案例第21-23页
        3.2.2 温江区永宁中学优异的教育教学质量带来的启示第23-24页
    3.3 课程建设是特色学校建设的核心第24-26页
        3.3.1 温江区永宁中学课程建设的案例第24-25页
        3.3.2 温江区永宁中学课程建设带来的启示第25-26页
    3.4 课堂教学改革是特色学校建设的动力第26-29页
        3.4.1 温江区永宁中学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案例第26-29页
        3.4.2 温江区永宁中学课堂教学改革带来的启示第29页
    3.5 教科研是特色学校建设的有效途径第29-31页
        3.5.1 温江区永宁中学教科研的实践案例第29-30页
        3.5.2 温江区永宁中学教科研带来的启示第30-31页
4 温江区永宁中学“致远教育”特色学校建设现状的师生调查第31-41页
    4.1 调查目的第31页
    4.2 调查方法第31-33页
        4.2.1 问卷法第31-33页
        4.2.2 访谈法第33页
    4.3 调查结果分析第33-41页
        4.3.1 教师学生对学校特色学校建设基本认识的调查结果分析第33-35页
        4.3.2 教师学生对学校“致远教育”特色价值理念的调查结果分析第35-36页
        4.3.3 教师学生对学校“致远教育”特色环境的调查结果分析第36-37页
        4.3.4 教师对学校“致远教育”建设特色管理制度的调查结果分析第37页
        4.3.5 教师学生对学校“致远教育”特色实践体系的调查结果分析第37-39页
        4.3.6 教师学生开放性问卷的调查分析第39页
        4.3.7 小结第39-41页
5 特色学校建设的反思及建议第41-45页
    5.1 温江区永宁中学特色学校建设的反思第41-42页
        5.1.1 温江区永宁中学特色学校建设的经验第41页
        5.1.2 温江区永宁中学特色学校建设的问题第41-42页
    5.2 特色学校建设的建议第42-45页
        5.2.1 必须坚持的几项原则第42页
        5.2.2 需要避免的几个误区第42-43页
        5.2.3 特色学校建设的建议第43-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附录第47-56页
致谢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温度舒适感对道德判断及道德行为的影响
下一篇:初三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调查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