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36页 |
§1.1 表面等离激元简介 | 第16-20页 |
§1.1.1 传播的表面等离激元极化波 | 第17-19页 |
§1.1.2 金属微结构中的局域表面等离激元 | 第19-20页 |
§1.2 金属微纳结构中的非线性光学现象 | 第20-26页 |
§1.2.1 非线性光学效应简介 | 第20-21页 |
§1.2.2 金属微纳结构对非线性过程的增强 | 第21-24页 |
§1.2.3 金属微纳结构对非线性二次谐波、三次谐波产生的调控 | 第24-26页 |
§1.3 金属微纳结构与石墨烯结合的电光调制 | 第26-27页 |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27-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6页 |
第二章 金属介质核-壳结构中的三次谐波和荧光辐射的产生与远场辐射调控 | 第36-62页 |
§2.1 引言 | 第36-37页 |
§2.2 自支撑金属介质核-壳结构的实验制备和线性表征 | 第37-44页 |
§2.2.1 自支撑金属介质核-壳结构的制备 | 第37-39页 |
§2.2.2 Mie散射理论计算球形体系 | 第39-42页 |
§2.2.3 自支撑金属介质核-壳结构的线性表征的计算与实验 | 第42-44页 |
§2.3 金属介质核-壳结构中的三次谐波的产生与调控 | 第44-51页 |
§2.3.1 计算单个金属介质核-壳结构的三次谐波远场辐射 | 第44-46页 |
§2.3.2 计算金属介质核-壳结构周期阵列中的三次谐波远场辐射 | 第46-49页 |
§2.3.3 自支撑金属介质核-壳结构周期阵列中的三次谐波实验测量 | 第49-51页 |
§2.4 金属介质核-壳结构表面等离激元共振腔的荧光光谱塑形 | 第51-58页 |
§2.4.1 金属介质核-壳结构表面等离激元共振腔的荧光光谱远场辐射塑形 | 第52-54页 |
§2.4.2 金属介质核-壳结构表面等离激元共振腔的荧光光谱远场空间和偏振调控 | 第54-5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第三章 金属微纳结构对称性导致的三次谐波产生的影响 | 第62-78页 |
§3.1 引言 | 第62-64页 |
§3.2 金属介质金属卍字形结构中的三次谐波产生 | 第64-70页 |
§3.2.1 卍字形结构中的圆偏振三次谐波产生 | 第65-68页 |
§3.2.2 卍字形结构对三次谐波产生的调控 | 第68-70页 |
§3.3 金属三角形颗粒中的三次谐波产生 | 第70-74页 |
§3.3.1 在圆偏振基波下的对称与非对称三角形颗粒的三次谐波产生 | 第71-72页 |
§3.3.2 在线偏振基波下的对称与非对称三角形颗粒的三次谐波产生 | 第72-7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第四章 互补型共振开口环阵列中的二次谐波产生与调控 | 第78-94页 |
§4.1 引言 | 第78-80页 |
§4.2 互补型共振开口环阵列中的二次谐波产生 | 第80-85页 |
§4.3 互补型共振开口环阵列中的二次谐波的远场调控 | 第85-90页 |
§4.3.1 出射二次谐波相位和振幅的调控 | 第85-87页 |
§4.3.2 相控阵调制的定向辐射 | 第87-88页 |
§4.3.3 非线性菲涅尔波带片的二次谐波聚焦 | 第88-9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4页 |
第五章 基于石墨烯包裹的金属纳米线电光调制器 | 第94-118页 |
§5.1 引言 | 第94-97页 |
§5.2 金属空气界面的表面等离激元波 | 第97-99页 |
§5.2.1 平整金属表面的表面等离激元波 | 第97-98页 |
§5.2.2 金属纳米线表面的表面等离激元波 | 第98-99页 |
§5.3 石墨烯包裹的金属纳米线电光调制器 | 第99-112页 |
§5.3.1 外加电压对石墨烯的光学吸收的影响 | 第99-102页 |
§5.3.2 石墨烯包裹的金属纳米线电光调制器的实现和参数的优化选择 | 第102-11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12-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1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8-122页 |
§6.1 总结 | 第118-120页 |
§6.2 展望 | 第120-12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 | 第122-124页 |
致谢 | 第124-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