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3页 |
1.1 生物磁学 | 第13-18页 |
1.1.1 生物的磁特性 | 第13-15页 |
1.1.2 生物磁学的兴起和应用 | 第15-16页 |
1.1.3 磁刺激仪的发展与应用 | 第16页 |
1.1.4 磁刺激与电刺激的比较 | 第16-17页 |
1.1.5 常见磁场类型及参数 | 第17-18页 |
1.2 磁场刺激引发生物学效应的概述 | 第18-29页 |
1.2.1 磁场刺激对心肌机能的影响 | 第18-20页 |
1.2.2 磁场刺激对细胞生长的影响 | 第20-23页 |
1.2.3 磁场对细胞内遗传物质的影响 | 第23-24页 |
1.2.4 磁场对细胞膜离子通道电特性的影响 | 第24-25页 |
1.2.5 磁场刺激对细胞内生物大分子物质活性的影响 | 第25-26页 |
1.2.6 磁场对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 第26-27页 |
1.2.7 磁场对不同组织细胞的影响 | 第27-29页 |
1.3 影响磁刺激的生物效应的因素 | 第29-30页 |
1.3.1 磁场的物理特性 | 第29-30页 |
1.3.2 生物对象 | 第30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30-31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二章 磁场刺激实验装置的研制 | 第33-63页 |
2.1 强脉冲磁场刺激器的研制 | 第33-55页 |
2.1.1 电路分析及感应电场的理论计算 | 第33-38页 |
2.1.2 感应电场的理论计算 | 第38-44页 |
2.1.3 磁场刺激器设计的电路原理和实现方案 | 第44-46页 |
2.1.4 磁场刺激器的各模块设计 | 第46-51页 |
2.1.5 磁场刺激器的实现 | 第51-55页 |
2.2 工频磁场刺激器的设计 | 第55-57页 |
2.2.1 工频磁场刺激器装置 | 第55-56页 |
2.2.2 实验磁场强度设计 | 第56-57页 |
2.3 心电信号放大装置的设计 | 第57-60页 |
2.3.1 前置放大器 | 第57-58页 |
2.3.2 主放大电路 | 第58页 |
2.3.3 低通滤波电路 | 第58-59页 |
2.3.4 陷波电路 | 第59页 |
2.3.5 心电信号放大装置测试 | 第59-6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60-63页 |
第三章 LF-PMFs对心肌细胞机能的影响 | 第63-79页 |
3.1 心肌细胞的电生理机制 | 第63-69页 |
3.1.1 心动周期与心脏收缩的前后负荷 | 第63页 |
3.1.2 心肌细胞的类型 | 第63-64页 |
3.1.3 心肌细胞的跨膜离子运动与动作电位的关系 | 第64-65页 |
3.1.4 心肌细胞的机械收缩与动作电位的关系 | 第65页 |
3.1.5 心电图各波型与心肌动作电位的关系 | 第65-69页 |
3.2 磁刺激作用的基本原理 | 第69-71页 |
3.2.1 磁感生电场的作用原理 | 第69页 |
3.2.2 电复律的能量值 | 第69页 |
3.2.3 电磁场在人体内的衰减 | 第69-70页 |
3.2.4 磁场刺激的安全性 | 第70-71页 |
3.3 LF-PMFs对心肌收缩性的影响 | 第71-76页 |
3.3.1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71-72页 |
3.3.2 实验结果 | 第72-76页 |
3.4 实验结果分析 | 第76-7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第四章 LF-PMFs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 第79-97页 |
4.1 基于LF-PMFs的细胞增殖检测 | 第79-87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79-80页 |
4.1.2 细胞培养 | 第80页 |
4.1.3 工频磁场刺激 | 第80-81页 |
4.1.4 绘制细胞生长曲线 | 第81页 |
4.1.5 MTT比色实验 | 第81-82页 |
4.1.6 统计学分析 | 第82页 |
4.1.7 实验结果 | 第82-87页 |
4.2 基于LF-PMFs的细胞凋亡检测 | 第87-93页 |
4.2.1 实验材料 | 第87页 |
4.2.2 工频磁场刺激 | 第87-88页 |
4.2.3 DNA提取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细胞凋亡 | 第88-89页 |
4.2.4 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 | 第89-90页 |
4.2.5 实验结果 | 第90-93页 |
4.3 LF-PMFs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实验结果分析 | 第93-9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5-97页 |
第五章 HPRT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和LF-PMFs对其影响的研究 | 第97-123页 |
5.1 辐射易感基因HPRT基因的生物信息学研究 | 第97-113页 |
5.1.1 HPRT基因的辐射敏感性 | 第97-98页 |
5.1.2 HPRT基因的生物特性 | 第98-99页 |
5.1.3 生物信息学的研究概况 | 第99-100页 |
5.1.4 HPRT基因和蛋白序列检索 | 第100-102页 |
5.1.5 不同物种间HPRT cDNA和氨基酸序列比对 | 第102-108页 |
5.1.6 构建分子进化树 | 第108-112页 |
5.1.7 HPRT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 | 第112-113页 |
5.2 DNA的结构与特性 | 第113-115页 |
5.2.1 DNA遗传中心法则 | 第113页 |
5.2.2 DNA分子的空间结构 | 第113-114页 |
5.2.3 PCR技术 | 第114页 |
5.2.4 DNA测序原理 | 第114-115页 |
5.3 实验方法 | 第115-117页 |
5.3.1 实验材料 | 第115页 |
5.3.2 工频磁场刺激 | 第115-116页 |
5.3.3 HPRT基因提取 | 第116-117页 |
5.4 实验结果 | 第117-120页 |
5.4.1 PCR反应后凝胶电泳扫描图 | 第117-118页 |
5.4.2 DNA测序结果 | 第118页 |
5.4.3 HPRT基因序列分析 | 第118-120页 |
5.5 DNA测序结果分析 | 第120-121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21-123页 |
第六章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端粒酶活性激活及其机制的研究 | 第123-131页 |
6.1 实验材料 | 第124页 |
6.1.1 实验细胞 | 第124页 |
6.1.2 实验试剂与耗材 | 第124页 |
6.2 实验方法 | 第124-126页 |
6.2.1 PBMC的体外刺激培养 | 第124-125页 |
6.2.2 细胞周期测定 | 第125页 |
6.2.3 TRAP方法检测端粒酶活性 | 第125页 |
6.2.4 Western blot检测 | 第125-126页 |
6.2.5 荧光定量PCR | 第126页 |
6.3 实验结果 | 第126-128页 |
6.3.1 细胞活化过程中的FCM检测 | 第126页 |
6.3.2 细胞活化过程中的端粒酶活性检测 | 第126-127页 |
6.3.3 细胞活化过程中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表达水平的检测 | 第127页 |
6.3.4 细胞活化过程中hTERT mRNA水平的检测 | 第127-128页 |
6.4 分析讨论 | 第128-129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29-131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1-135页 |
7.1 结论 | 第131-132页 |
7.2 展望 | 第132-135页 |
参考文献 | 第135-145页 |
致谢 | 第145-14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