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日本公民教育及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文献综述第10-11页
    1.3 研究方法第11-12页
    1.4 创新点第12页
    1.5 相关概念的厘定第12-17页
        1.5.1 公民概念的提出和发展第12-13页
        1.5.2 公民教育的涵义第13-14页
        1.5.3 思想政治教育的涵义及演变第14-15页
        1.5.4 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第15-17页
第2章 日本公民教育的发展第17-21页
    2.1 日本公民教育的发展阶段第17-21页
        2.1.1 明治维新到19世纪末的公民教育第17-19页
        2.1.2 19世纪末至二战结束的公民教育第19页
        2.1.3 战后日本的公民教育第19-21页
第3章 日本公民教育的特色第21-31页
    3.1 日本公民教育的目标第21-22页
    3.2 日本公民教育的内容第22-24页
        3.2.1 强调国家认同的公民教育第22页
        3.2.2 民主主义的公民教育第22页
        3.2.3 集团主义的公民教育第22-23页
        3.2.4 中西文明的借鉴与扬弃的公民教育第23-24页
    3.3 日本公民教育途径第24-26页
        3.3.1 社会中的公民教育第24-25页
        3.3.2 学校中的公民教育第25页
        3.3.3 家庭中的公民教育第25-26页
    3.4 日本公民教育的方法第26-27页
        3.4.1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方法第26页
        3.4.2 全方位的公民教育方法第26-27页
        3.4.3 心的教育方法第27页
    3.5 日本公民教育的评价第27-31页
        3.5.1 日本公民教育取得的成就第27-29页
        3.5.2 日本公民教育存在的问题第29-31页
第4章 日本公民教育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第31-39页
    4.1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第31-32页
        4.1.1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过于理论化第31页
        4.1.2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过于简单化第31-32页
        4.1.3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影响的消极化第32页
    4.2 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启示第32-35页
        4.2.1 与时俱进,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32-33页
        4.2.2 坚持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第33-34页
        4.2.3 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要求第34-35页
    4.3 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启示第35-36页
        4.3.1 加强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方法第35-36页
        4.3.2 充分利用现代化地手段全方位的对学生进教育第36页
    4.4 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启示第36-39页
        4.4.1 在课堂教育的同时应注重日常生活当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第36-37页
        4.4.2 从实际出发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第37页
        4.4.3 用网络广泛开展教育第37-39页
第5章 结论第39-40页
    5.1 论文的设想第39页
    5.2 论文存在的问题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2页
致谢第42-43页
作者简介第43-4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第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问题研究
下一篇:静止型无功补偿系统设计与网络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