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光波通信、激光通信论文

支持损伤感知的动态路由与波长(RWA)算法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专用术语注释表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20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10页
    1.2 路由与波长分配(RWA)第10-12页
        1.2.1 路由问题第11-12页
        1.2.2 波长分配问题第12页
    1.3 基于物理层损伤感知的 RWA 算法第12-18页
    1.4 论文主要工作和结构第18-20页
第二章 光网络中的物理损伤第20-37页
    2.1 物理层损伤来源第20-27页
        2.1.1 光纤第20-23页
        2.1.2 光发射机第23-24页
        2.1.3 光放大器第24-26页
        2.1.4 光接收机第26-27页
    2.2 物理层损伤研究第27-36页
        2.2.1 线性损伤第27-31页
        2.2.2 非线性损伤第31-36页
    2.3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三章 支持损伤感知的动态 IA-QRWA 算法第37-48页
    3.1 物理层损伤的分析模型第37-39页
    3.2 Q-factor第39-43页
        3.2.1 ASE第40-41页
        3.2.2 FWM第41-42页
        3.2.3 XPM第42-43页
    3.3 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 IA-QRWA 算法第43-47页
        3.3.1 蚁群算法原理第43-44页
        3.3.2 IA-QRWA 算法概述第44-46页
        3.3.3 IA-QRWA 算法的实现步骤第46-47页
    3.4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四章 基于 IA-QRWA 算法的光网络仿真第48-60页
    4.1 仿真总体设计第48-51页
        4.1.1 网络拓扑第48-50页
        4.1.2 网络参数第50-51页
    4.2 仿真结果与性能分析第51-59页
        4.2.1 阻塞率性能分析第51-57页
        4.2.2 资源利用率分析第57-59页
    4.3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60-61页
    5.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60页
    5.2 对未来工作展望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第64-65页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第65-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预编码多用户多进多出式室内可见光通信系统性能的研究
下一篇:连云港居民小区TD-LTE网络深度覆盖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