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目录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20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1.2 荧光成像技术的优点以及在生物成像领域中的应用 | 第9-10页 |
1.2.1 荧光探针要求 | 第9-10页 |
1.3 目前常用的荧光探针 | 第10-14页 |
1.4 目前常用的光致荧光开关材料及存在的问题 | 第14-18页 |
1.4.1 有机分子光致开关材料 | 第14-16页 |
1.4.2 光致变色聚合物 | 第16-17页 |
1.4.3 荧光开关蛋白 | 第17-18页 |
1.5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0-24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0-21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20页 |
2.1.2 实验用细胞 | 第20页 |
2.1.3 实验仪器 | 第20-21页 |
2.2 实验步骤 | 第21-23页 |
2.2.1 有机无机复合硅脂质的制备 | 第21页 |
2.2.2 水相法合成 CdSe@CdS 量子点 | 第21-22页 |
2.2.3 包裹 P_8W_(48)和 CdSe@CdS 量子点的硅脂质体的制备 | 第22页 |
2.2.4 二氧化硅包裹硅脂质体的纳米颗粒的制备与检测 | 第22页 |
2.2.5 二氧化硅纳米颗粒表面修饰β-actin antibody | 第22-23页 |
2.2.6 人宫颈癌细胞培养 | 第23页 |
2.2.7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 第2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基于 P_8W_(48)/CdSe@CdS 量子点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光致荧光开关性能 | 第24-33页 |
3.1 引言 | 第24页 |
3.2 P_8W_(48)/CdSe@CdS 量子点的光致荧光开关纳米颗粒的制备 | 第24-25页 |
3.3 包裹 P_8W_(48)和 CdSe@CdS 量子点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表征 | 第25-31页 |
3.3.1 硅脂质体的合成与表征 | 第25-26页 |
3.3.2 粒径和形貌表征 | 第26-28页 |
3.3.3 CdSe@CdS 量子点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表征 | 第28页 |
3.3.4 P_8W_(48)紫外可见吸收图谱的表征 | 第28-29页 |
3.3.5 包裹不同比例的 P_8W_(48)和 CdSe@CdS 量子点的硅脂质体的可逆光致荧光开关性能 | 第29-31页 |
3.4 包裹 P_8W_(48)和 CdSe@CdS 量子点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荧光图谱 | 第31-3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4章 抗体交联的 P_8W_(48)/CdSe@CdS 光致荧光开关探针的制备及细胞成像 | 第33-42页 |
4.1 引言 | 第33页 |
4.2 P_8W_(48)/CdSe@CdS 光致荧光开关探针的表面修饰 | 第33-36页 |
4.3 连接有β-actin antibody 的纳米二氧化硅粒子的激光共聚焦成像 | 第36-37页 |
4.4 不同培养时间条件下二氧化硅纳米粒子与 HeLa 细胞的作用情况 | 第37-39页 |
4.5 光致开关荧光探针在 HeLa 细胞中的光致变色现象 | 第39-4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展望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52页 |
攻读硕士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