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应用安全漏洞扫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现状分析 | 第10-12页 |
1.2.1 风险分析 | 第10-11页 |
1.2.2 产品分析 | 第11-12页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1.4 主要工作 | 第12-13页 |
1.5 论文结构 | 第13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13-14页 |
第二章 Web应用安全相关技术 | 第14-29页 |
2.1 网络爬虫技术 | 第14-15页 |
2.2 漏洞的概念 | 第15-16页 |
2.3 常见的Web安全漏洞 | 第16-22页 |
2.3.1 SQL注入漏洞 | 第17-19页 |
2.3.2 XSS漏洞 | 第19-21页 |
2.3.3 其它漏洞 | 第21-22页 |
2.4 漏洞扫描技术 | 第22-24页 |
2.4.1 漏洞扫描的基本原理 | 第22-23页 |
2.4.2 漏洞扫描的步骤和分类 | 第23-24页 |
2.5 HTTP协议模型 | 第24-25页 |
2.6 安全评估技术 | 第25-28页 |
2.6.1 安全评估指标 | 第26-27页 |
2.6.2 安全评估过程 | 第27-28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 第29-32页 |
3.1 需求概述 | 第29页 |
3.2 功能需求 | 第29-30页 |
3.2.1 数据爬取功能 | 第29页 |
3.2.2 漏洞检测功能 | 第29页 |
3.2.3 安全评估功能 | 第29-30页 |
3.3 性能需求 | 第30页 |
3.3.1 扫描速度 | 第30页 |
3.3.2 数据准确性 | 第30页 |
3.3.3 安全评估的针对性 | 第30页 |
3.4 其他需求 | 第30-31页 |
3.4.1 友好性 | 第30页 |
3.4.2 可扩展性 | 第30-3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系统总体设计与关键技术 | 第32-42页 |
4.1 总体框架设计 | 第32-33页 |
4.2 系统的工作流程 | 第33-34页 |
4.3 关键性技术解析 | 第34-41页 |
4.3.1 改进的网络爬虫技术 | 第34-36页 |
4.3.2 漏洞检测参数的设计 | 第36-38页 |
4.3.3 CVSS安全评估技术 | 第38-4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五章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 第42-59页 |
5.1 主控模块 | 第42-43页 |
5.2 网络爬虫模块 | 第43-47页 |
5.2.1 改进的网络爬虫 | 第43-46页 |
5.2.2 改进爬虫的多线程技术 | 第46-47页 |
5.3 漏洞检测模块 | 第47-54页 |
5.3.1 漏洞检测原理 | 第47页 |
5.3.2 插件化平台 | 第47-48页 |
5.3.3 SQL注入漏洞检测插件 | 第48-52页 |
5.3.4 XSS漏洞检测插件 | 第52-54页 |
5.3.5 平台插件的扩展升级 | 第54页 |
5.4 安全评估模块 | 第54-58页 |
5.4.1 安全评估流程 | 第54-55页 |
5.4.2 CVSS评分 | 第55-5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六章 测试与结果分析 | 第59-65页 |
6.1 测试目的 | 第59页 |
6.2 测试环境 | 第59页 |
6.3 测试过程与结果分析 | 第59-64页 |
6.3.1 系统功能测试 | 第59-62页 |
6.3.2 系统性能测试 | 第62-64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7.1 本文工作总结 | 第65页 |
7.2 下一步研究工作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论文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