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索拉唑片人体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的临床研究
中文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英汉縮略词对照表 | 第10-11页 |
前言 | 第11-15页 |
1. 兰索拉唑药物的发展 | 第11-12页 |
2. 兰索拉唑作用的机制 | 第12页 |
3. 兰索拉唑的临床应用 | 第12-13页 |
4、兰索拉哇的药物经济学 | 第13页 |
5. 兰索拉唾的不良反应 | 第13-14页 |
6. 兰索拉啤的药代动力学特点 | 第14-15页 |
资料与方法 | 第15-26页 |
1. 试验目的 | 第15页 |
2. 数据管理与分析 | 第15-16页 |
2.1 数据管理 | 第15页 |
2.2 数据分析软件 | 第15页 |
2.3 一般资料分析 | 第15页 |
2.4 给药试验结果表达及分析方法 | 第15-16页 |
3. 试验设计 | 第16-19页 |
3.1 受试者选择 | 第16-18页 |
3.2 试验设计 | 第18页 |
3.3 试验药物 | 第18-19页 |
3.4 给药途径及给药剂量 | 第19页 |
4. 生物样本的药物测定 | 第19-26页 |
4.1 试剂 | 第19页 |
4.2 仪器 | 第19页 |
4.3 血清中兰索拉唑HPLC测定方法 | 第19-21页 |
4.4 血清中兰索拉唑标准曲线和定量下限 | 第21-22页 |
4.5 方法的精密度试验 | 第22-23页 |
4.6 提取回收率测定 | 第23页 |
4.7 血清中兰索拉唑稳定性试验 | 第23-24页 |
4.8 样品测定过程中的随行标准曲线及质量控制 | 第24-25页 |
4.9 方法小结 | 第25-26页 |
结果 | 第26-40页 |
5. 研究结果 | 第26-40页 |
5.1 受试者资料 | 第26-27页 |
5.2 血药浓度-时间数据 | 第27-31页 |
5.3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 第31-32页 |
5.4 药代动力学参数 | 第32-33页 |
5.5 兰索拉唑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 | 第33-34页 |
5.6 统计学分析(生物等效性评价) | 第34-38页 |
5.7 消化性溃疡治疗的药物经济学分析 | 第38-40页 |
6. 不良反应 | 第40页 |
小结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附件 | 第43-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1-52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