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符号说明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3-18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污泥处理与处置现状 | 第14-16页 |
1.2.1 污泥的消化、浓缩脱水 | 第14-15页 |
1.2.2 土地填埋 | 第15页 |
1.2.3 焚烧 | 第15页 |
1.2.4 土地利用 | 第15-16页 |
1.3 我国污泥处理与处置情况 | 第16-17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8-28页 |
2.1 污泥概况 | 第18-21页 |
2.1.1 污泥分类 | 第18-19页 |
2.1.2 污泥性质 | 第19-21页 |
2.2 污泥脱水研究现状 | 第21-25页 |
2.2.1 物理调理脱水研究 | 第21-22页 |
2.2.2 生物调理脱水研究 | 第22-23页 |
2.2.3 化学调理脱水研究 | 第23-24页 |
2.2.4 其他脱水研究 | 第24-25页 |
2.3 化学联合调理的研究现状 | 第25-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实验部分 | 第28-35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28-29页 |
3.1.1 污泥 | 第28页 |
3.1.2 药剂 | 第28-29页 |
3.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29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29-35页 |
3.3.1 实验内容 | 第29-31页 |
3.3.2 污泥比阻的测定 | 第31-33页 |
3.3.3 污泥水分分布的测定 | 第33页 |
3.3.4 污泥含水率、有机质测定 | 第33-34页 |
3.3.5 其他指标的测定 | 第34-35页 |
第四章 调理剂FeCl_3、PAM对污泥的脱水影响及机理分析 | 第35-48页 |
4.1 引言 | 第35页 |
4.2 污泥的性质分析 | 第35-37页 |
4.3 污泥的化学调理 | 第37-40页 |
4.3.1 化学调理投加量的确定 | 第37-39页 |
4.3.2 化学调理对污泥脱水性能影响比较分析 | 第39-40页 |
4.4 调理剂投加量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及机理分析 | 第40-45页 |
4.4.1 对污泥抽滤速度的影响 | 第40-41页 |
4.4.2 对污泥滤饼、滤液影响 | 第41-43页 |
4.4.3 对污泥中水分分布影响 | 第43-45页 |
4.5 污泥放置时间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及机理分析 | 第45-46页 |
4.6 调理后污泥放置时间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及机理分析 | 第46-47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调理剂FeCl_3与PAM、CaO对污泥脱水影响比较及机理分析 | 第48-60页 |
5.1 引言 | 第48页 |
5.2 调理剂FeCl_3与CaO对污泥脱水影响及机理分析 | 第48-51页 |
5.2.1 调理方案 | 第48-49页 |
5.2.2 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 第49-50页 |
5.2.3 对脱水后滤饼与滤液分析 | 第50-51页 |
5.3 调理剂FeCl_3与PAM对污泥脱水影响及机理分析 | 第51-57页 |
5.3.1 调理剂的筛选 | 第52-55页 |
5.3.2 板框压滤条件优化 | 第55-57页 |
5.4 滤饼、滤液、经济性对比分析 | 第57-5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6.1 结论 | 第60页 |
6.2 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