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迹实验样本采集与运用规范化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导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笔迹实验样本的理论基础 | 第11-27页 |
第一节 笔迹与笔迹鉴定概述 | 第11-13页 |
一、 笔迹的概念 | 第11页 |
二、 笔迹的特性 | 第11-13页 |
三、 笔迹鉴定的概念 | 第13页 |
第二节 笔迹样本概述 | 第13-18页 |
一、 笔迹样本的界定与分类 | 第13-15页 |
二、 实验样本与自然样本的比较 | 第15-18页 |
第三节 实验样本的价值 | 第18-23页 |
一、 实验样本的地位 | 第19-20页 |
二、 实验样本的作用 | 第20-21页 |
三、 实验样本的优势 | 第21-23页 |
第四节 实验样本的条件和要求 | 第23-26页 |
一、 实验样本须具备合法性 | 第23页 |
二、 实验样本须具备可靠性 | 第23-24页 |
三、 实验样本须具备充分性 | 第24-25页 |
四、 实验样本须具备可比性 | 第25-26页 |
第五节 研究笔迹实验样本的意义 | 第26-27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26页 |
二、 实践意义 | 第26-27页 |
第二章 我国笔迹实验样本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 第27-31页 |
第一节 我国笔迹实验样本的使用现状 | 第27-28页 |
一、 需要使用实验样本的案件较多,并呈上升趋势 | 第27-28页 |
二、 实验样本不规范问题突出 | 第28页 |
第二节 实验样本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 第28-31页 |
一、 采集主体问题及原因 | 第28-29页 |
二、 数量和质量问题及原因 | 第29-30页 |
三、 采集程序、方法问题及原因 | 第30-31页 |
第三章 笔迹实验样本采集的技术方法规范 | 第31-43页 |
第一节 采集实验样本前的准备工作 | 第32-37页 |
一、 了解案情 | 第32-34页 |
二、 具体分析检材 | 第34-36页 |
三、 设计特定字迹 | 第36页 |
四、 确认身份 | 第36-37页 |
第二节 采集实验样本的技术方法 | 第37-43页 |
一、 营造良好氛围 | 第37页 |
二、 自由书写 | 第37-38页 |
三、 模拟检材条件书写 | 第38-41页 |
四、 听写 | 第41-42页 |
五、 有条件的抄写 | 第42-43页 |
六、 阿拉伯数字采集 | 第43页 |
第四章 笔迹实验样本的运用规范化 | 第43-52页 |
第一节 使用实验样本的前提和条件 | 第43-45页 |
一、 使用实验样本的前提 | 第44页 |
二、 可以拒绝使用实验样本的情况 | 第44-45页 |
第二节 实验样本的运用 | 第45-48页 |
一、 实验样本的分析 | 第45-46页 |
二、 实验样本的运用 | 第46-48页 |
第三节 伪装实验样本的识别与运用 | 第48-52页 |
一、 伪装实验样本识别的可能性 | 第48-49页 |
二、 实验样本常见的伪装方法 | 第49-51页 |
三、 伪装实验样本的识别与运用 | 第51-52页 |
第五章 笔迹实验样本规范化的建议 | 第52-62页 |
第一节 采集主体合法化 | 第52-56页 |
一、 司法机关 | 第52-54页 |
二、 鉴定机构 | 第54-56页 |
第二节 采集程序规范化 | 第56-58页 |
一、 告知程序 | 第56页 |
二、 审核身份 | 第56页 |
三、 须有在场人、见证人 | 第56-57页 |
四、 制作笔录 | 第57-58页 |
五、 书写人确认 | 第58页 |
第三节 质量控制标准化 | 第58-62页 |
一、 实验样本的鉴真 | 第59页 |
二、 数量和质量控制 | 第59-60页 |
三、 实验样本的形式规范 | 第60-62页 |
结语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6-67页 |
后记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