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功能烷化剂与常规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惰性淋巴瘤的对比研究及其预后因素
|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第10-11页 |
| 前言 | 第11-14页 |
| 研究现状、成果 | 第11-13页 |
| 研究目的、方法 | 第13-14页 |
| 对象和方法 | 第14-17页 |
| 1.1 入选标准 | 第14页 |
| 1.2 排除标准 | 第14页 |
| 1.3 治疗方法 | 第14-15页 |
| 1.4 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 第15-16页 |
| 1.5 统计方法 | 第16-17页 |
| 结果 | 第17-25页 |
| 2.1 A、B、C三组间比较 | 第17-20页 |
| 2.1.1 三组基线资料比较 | 第17-18页 |
| 2.1.2 近期疗效比较 | 第18页 |
| 2.1.3 生存状况比较 | 第18-19页 |
| 2.1.4 不良反应 | 第19-20页 |
| 2.2 预后分析 | 第20-25页 |
| 2.2.1 临床资料 | 第20-21页 |
| 2.2.2 血清LDH、β2-MG变化 | 第21页 |
| 2.2.3 近期疗效相关因素分析 | 第21-22页 |
| 2.2.4 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 第22-25页 |
| 讨论 | 第25-35页 |
| 3.1 三组间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 第26-29页 |
| 3.2 iNHL患者的预后分析 | 第29-31页 |
| 3.2.1 血清LDH、β2-MG变化 | 第29-30页 |
| 3.2.2 近期疗效的影响因素 | 第30页 |
| 3.2.3 生存状况的影响因素 | 第30-31页 |
| 3.3 新型药物 | 第31-34页 |
| 3.4 本研究优缺点 | 第34-35页 |
| 结论 | 第35-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6-44页 |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44-45页 |
| 综述 双功能烷化剂治疗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进展 | 第45-59页 |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53-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
| 个人简历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