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香雪公园标识牌系统的现状与改善对策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前言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0-14页 |
1.3.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1.3.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1.4 标识、旅游标识牌系统 | 第14-16页 |
1.4.1 标识 | 第14页 |
1.4.2 标识的定义 | 第14-15页 |
1.4.3 旅游标识牌 | 第15页 |
1.4.4 旅游标识牌系统 | 第15-16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6-23页 |
2.1 香雪公园概况 | 第16-17页 |
2.2 研究理论 | 第17-20页 |
2.2.1 环境心理学 | 第17页 |
2.2.2 美学 | 第17-18页 |
2.2.3 人体工程学 | 第18页 |
2.2.4 符号学 | 第18-19页 |
2.2.5 材料学 | 第19页 |
2.2.6 色彩学 | 第19-20页 |
2.3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2.3.1 现场调查法 | 第20页 |
2.3.2 问卷调查法 | 第20页 |
2.3.3 访谈法 | 第20-21页 |
2.3.4 比较分析法 | 第21页 |
2.4 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3 香雪公园标识牌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 第23-34页 |
3.1 香雪公园标识牌的现状 | 第23-25页 |
3.2 香雪公园标识牌存在的问题 | 第25-34页 |
3.2.1 香雪公园标识牌的设置缺乏系统性 | 第25-27页 |
3.2.2 香雪公园标识牌存在外文缺失或翻译错漏 | 第27-28页 |
3.2.3 香雪公园标识牌设置缺乏合理性 | 第28-30页 |
3.2.4 香雪公园标识牌设置缺乏特色、艺术感 | 第30-32页 |
3.2.5 香雪公园标识牌缺乏人性化设计 | 第32-33页 |
3.2.6 标识牌维护不利,破坏严重 | 第33-34页 |
4 香雪公园标识牌的改善对策 | 第34-52页 |
4.1 标识牌设置的基本原则 | 第34-36页 |
4.1.1 标识牌设计的准确性 | 第34-35页 |
4.1.2 标识牌设计的易识性 | 第35页 |
4.1.3 标识牌设计的协调性 | 第35-36页 |
4.2 香雪公园标识牌的规划与设计 | 第36-52页 |
4.2.1 香雪公园标识牌的规划 | 第36-39页 |
4.2.1.1 组建设计团队 | 第36-37页 |
4.2.1.2 景观资源调查 | 第37-38页 |
4.2.1.3 确定香雪公园标识牌解说目标 | 第38-39页 |
4.2.1.3.1 香雪公园标识牌解说目的 | 第38-39页 |
4.2.1.3.2 香雪公园标识牌解说受众 | 第39页 |
4.2.1.3.3 香雪公园标识牌的投资与预算 | 第39页 |
4.2.2 香雪公园标识牌的设计 | 第39-49页 |
4.2.2.1 香雪公园标识牌造型设计 | 第39-41页 |
4.2.2.2 香雪公园标识牌制作材料设计 | 第41-44页 |
4.2.2.3 香雪公园标识牌色彩设计 | 第44-46页 |
4.2.2.4 香雪公园标识牌文字设计 | 第46-48页 |
4.2.2.5 香雪公园标识牌的数量设计 | 第48-49页 |
4.2.2.6 香雪公园标识牌的位置设计 | 第49页 |
4.2.3 香雪公园标识牌的安装 | 第49-50页 |
4.2.3.1 香雪公园标识牌的安装高度 | 第49-50页 |
4.2.3.2 香雪公园标识牌的安装方式 | 第50页 |
4.2.4 香雪公园标识牌的评估 | 第50-51页 |
4.2.4.1 标识牌的使用率评估 | 第50-51页 |
4.2.4.2 标识牌的满意度评估 | 第51页 |
4.2.5 香雪公园标识牌的维护 | 第51-52页 |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52-54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52-53页 |
5.1.1 香雪公园标识牌还存在着很大的改善空间 | 第52页 |
5.1.2 香雪公园标识牌应更多融入人性化设计 | 第52页 |
5.1.3 香雪公园标识牌设计应注意与国际接轨 | 第52-53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2页 |
附录 香雪公园标识牌现状调查问卷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