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网络微博下的金融信息 | 第9-18页 |
1.1 金融信息考察对象的新关注 | 第9-14页 |
1.1.1 金融信息的基本内涵 | 第9-11页 |
1.1.2 金融信息考察对象由物到人的扩展 | 第11-12页 |
1.1.3 特定主体私用金融信息行为 | 第12-13页 |
1.1.4 传播具有金融牵涉性的虚假信息行为 | 第13-14页 |
1.2 微博对金融信息传播的新影响 | 第14-18页 |
1.2.1 微博的兴起与发展 | 第14-15页 |
1.2.2 微博信息传播影响的法学解读 | 第15-16页 |
1.2.3 微博之于金融信息传播的特殊表现 | 第16-18页 |
第二章 金融信息传播的微博效应——从行为金融理论的视角 | 第18-24页 |
2.1 行为金融理论概述 | 第18-19页 |
2.2 微博效应的生成 | 第19页 |
2.3 微博效应的影响 | 第19-24页 |
2.3.1 有限注意力与交易安全 | 第19-20页 |
2.3.2 权威依赖与主体慎独 | 第20-21页 |
2.3.3 羊群行为与审慎监管 | 第21-22页 |
2.3.4 网络流言与侵权责任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微博路径下金融信息传播的实证研究 | 第24-31页 |
3.1 定性分析 | 第24-26页 |
3.1.1 实证资料 | 第24-25页 |
3.1.2 法律刑民结合机制缺失 | 第25页 |
3.1.3 微博崛起冲击言论自由的边界 | 第25-26页 |
3.1.4 微博门户网站的权责意识淡弱 | 第26页 |
3.2 定量分析 | 第26-30页 |
3.2.1 测评指标、数据获取与样本选择 | 第26-27页 |
3.2.2 传播节点分析 | 第27-28页 |
3.2.3 传播层级分析 | 第28-30页 |
3.3 小结 | 第30-31页 |
第四章 金融信息监管的本质理念——从微博法治的视角 | 第31-38页 |
4.1 金融信息监管思维方式的转换 | 第31-34页 |
4.1.1 金融信息监管的概念界定 | 第31-33页 |
4.1.2 由媒介监管到实质审查的推深 | 第33-34页 |
4.2 微博法治蕴含初探 | 第34-35页 |
4.3 金融市场稳定和发展的价值衡平 | 第35-36页 |
4.4 微博用户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 第36-38页 |
第五章 微博时代加强金融信息监管的思考 | 第38-47页 |
5.1 我国金融信息监管的法律规制现状 | 第38-40页 |
5.1.1 证券法律层面 | 第38-39页 |
5.1.2 信息法律层面 | 第39-40页 |
5.1.3 小结 | 第40页 |
5.2 微博金融信息传播控制的博弈论指引 | 第40-42页 |
5.3 基于法律运行视角的监管调整 | 第42-44页 |
5.3.1 立法层面 | 第42-43页 |
5.3.2 执法层面 | 第43-44页 |
5.3.3 守法层面 | 第44页 |
5.4 基于层次合作框架的制度改进 | 第44-47页 |
5.4.1 国际合作:法律移植与对外交流 | 第44-45页 |
5.4.2 部际合作:深化实名制和监管协调 | 第45页 |
5.4.3 业内合作:新旧传媒联动机制 | 第45-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科研成果 | 第50-51页 |
后记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