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水土保持论文

定西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分析及弃渣场防治措施研究

摘要第2-4页
SUMMARY第4-5页
1 绪论第8-14页
    1.1 我国生产建设项目面临的问题第8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13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8-9页
            1.2.1.1 水土流失研究概况第8页
            1.2.1.2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征研究进展第8-9页
            1.2.1.3 生产项目弃渣场特点研究进展第9页
        1.2.2 国内研究进展第9-13页
            1.2.2.1 水土流失研究概况第9-10页
            1.2.2.2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征研究进展第10-11页
            1.2.2.3 生产建设项目弃渣场防护措施研究进展第11-13页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3-14页
2 研究区概况第14-15页
    2.1 定西市区域概况第14页
    2.2 项目区概况第14-15页
3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5-20页
    3.1 研究内容第15-16页
    3.2 研究方法第16-19页
        3.2.1 调查方法第16页
        3.2.2 生产建设项目弃渣场水土流失特征及植被恢复措施研究方法第16-18页
        3.2.3 生产建设项目弃渣场防护措施研究方法第18-19页
        3.2.4 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第19页
    3.3 技术路线第19-20页
4 定西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状况调查研究第20-28页
    4.1 定西市生产建设项目类型分类第20-21页
    4.2 定西市生产建设项目分布第21-22页
        4.2.1 定西市各类生产项目统计第21页
        4.2.2 定西市生产建设项目分布第21-22页
    4.3 典型生产建设项目调查区域水土流失状况第22-25页
        4.3.1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影响相关的主要技术指标第22-23页
        4.3.2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时段分析第23-24页
        4.3.3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区域分析第24-25页
    4.4 扰动强度对定西市生产建设项目土壤流失量的影响第25-27页
    4.5 小结第27-28页
5 定西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征第28-34页
    5.1 降雨对定西市生产建设项目土壤流失量的影响第28-31页
        5.1.1 试验区降雨特征第28-29页
        5.1.2 不同降雨因子对土壤侵蚀量偏相关分析第29-30页
        5.1.3 不同处理降雨强度与土壤流失量的影响第30-31页
        5.1.4 降雨量与降雨强度乘积对弃渣场土壤流失量的影响第31页
    5.2 植物根系对定西市生产建设项目土壤抗蚀性的影响第31-32页
    5.3 不同土层前期土壤水分对定西市生产建设项目土壤流失量的影响第32-33页
    5.4 小结第33-34页
6 定西市生产建设项目弃渣场植被恢复措施研究第34-37页
    6.1 不同植被恢复措施对定西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影响第34-36页
        6.1.1 不同植被恢复措施对径流量的影响第34-35页
        6.1.2 不同植被恢复措施对土壤侵蚀量的影响第35-36页
    6.2 不同植被恢复措施对弃渣场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第36-37页
        6.2.1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物理性质第36页
        6.2.2 不同植被恢复措施对弃渣场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第36-37页
    6.3 小结第37页
7 黄土丘陵沟壑区生产建设项目弃渣场防护措施研究第37-39页
    7.1 弃渣体的产流时间对比分析第37-38页
    7.2 次降雨下不同处理的径流深和产沙量第38页
    7.3 次降雨下不同处理的水土流失量第38-39页
    7.4 小结第39页
8 定西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对策第39-42页
    8.1 定西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第39-40页
    8.2 定西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对策第40-42页
        8.2.1 建设区水土流失防治对策第40-41页
        8.2.2 弃渣场水土流失防治对策第41页
        8.2.3 定西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管理对策第41-42页
9 结论与讨论第42-44页
    9.1 结论第42-44页
    9.2 讨论第44页
10 存在问题第44-46页
致谢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0页
个人简介第50页
工作及科研经历第5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50-51页
导师简介第51-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汉口原租界区文化空间发展初探
下一篇:微纳米结构铁及铁基复合物类芬顿降解有机物/灭菌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