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保护管理论文--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论文

生态补偿项目对农村就业的影响及环境结果研究--以北京市延庆区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1.1 问题提出第11-12页
        1.1.1 生态补偿具有多重政策属性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第11页
        1.1.2 农村地区缺少生态保护与治理的内生机制第11-12页
        1.1.3 农村的经济与环境问题相互交织解决难度极大第12页
    1.2 研究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第12-14页
        1.2.1 研究的现实意义第12-13页
        1.2.2 研究的理论意义第13-14页
    1.3 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第14-15页
        1.3.1 研究范围第14-15页
        1.3.2 研究方法第15页
    1.4 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研究框架第15-17页
        1.4.1 研究内容第15页
        1.4.2 研究假设第15-16页
        1.4.3 研究框架第16-17页
    1.5 创新点和不足第17-18页
        1.5.1 创新点第17-18页
        1.5.2 不足第18页
    1.6 小结第18-19页
第二章 理论来源第19-32页
    2.1 生态补偿的相关理论第19-25页
        2.1.1 公共物品理论第19-20页
        2.1.2 外部性理论和产权理论第20-22页
            2.1.2.1 外部性理论第20-21页
            2.1.2.2 产权理论第21-22页
        2.1.3 福利标准和补偿理论第22-23页
        2.1.4 能力理论第23-25页
    2.2 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理论基础第25-31页
        2.2.1 农村劳动力就业研究的学科角度第25-26页
        2.2.2 经典的劳动力就业理论第26-31页
            2.2.2.1 结构主义的视角第26-28页
            2.2.2.2 新古典主义的视角第28-30页
            2.2.2.3 行为主义的视角第30-31页
    2.3 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基本概念和文献回顾第32-45页
    3.1 基本概念第32-38页
        3.1.1 生态补偿与生态服务付费的概念相似第32-33页
        3.1.2 生态服务付费的逻辑和可能区间第33-36页
        3.1.3 中国目前的生态补偿主要是政府代表公众购买生态服务第36-38页
    3.2 文献回顾第38-44页
        3.2.1 生态补偿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第38-40页
            3.2.1.1 "谁来补"和"怎么补"的问题第38-39页
            3.2.1.2 "补多少"和"补给谁"的问题第39-40页
        3.2.2 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趋势和动因第40-41页
        3.2.3 生态补偿、劳动力就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第41-43页
            3.2.3.1 生态补偿与劳动力就业和农户收入之间的关系第41-42页
            3.2.3.2 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第42-43页
        3.2.4 文献简评第43-44页
    3.3 小结第44-45页
第四章 生态补偿项目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决策的影响第45-64页
    4.1 基于农村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视角进行就业分析第45-46页
    4.2 研究地点相关情况第46-53页
        4.2.1 区位概况第46-51页
        4.2.2 农村劳动力就业和收入情况第51-53页
    4.3 生态补偿项目实施情况第53-56页
        4.3.1 主要的生态补偿项目类型第53-54页
        4.3.2 岗位类生态补偿项目的实施情况第54-55页
        4.3.3 土地类生态补偿项目的实施情况第55-56页
    4.4 实证分析第56-60页
        4.4.1 数据来源第56-57页
        4.4.2 二元Logit模型第57-58页
        4.4.3 变量选取第58-60页
    4.5 实证分析结果和结论第60-63页
    4.6 小结第63-64页
第五章 生态补偿项目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第64-73页
    5.1 基于农户异质性的视角进行收入分析第64-65页
    5.2 实证分析第65-69页
        5.2.1 数据来源第65-66页
        5.2.2 分层数据描述第66-67页
        5.2.3 分位数回归方法第67-68页
        5.2.4 变量选择和模型设定第68-69页
    5.3 实证分析结果和结论第69-72页
    5.4 小结第72-73页
第六章 生态补偿项目影响下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环境结果第73-83页
    6.1 生态补偿项目对生态环境具有直接和间接影响第73-74页
    6.2 实证分析第74-80页
        6.2.1 数据来源和数据描述第74-76页
        6.2.2 变量选取第76-78页
        6.2.3 模型设定和检验方法第78-80页
    6.3 模型估计结果和结论第80-82页
    6.4 小结第82-83页
第七章 政策含义和研究展望第83-87页
    7.1 政策含义第83-86页
        7.1.1 吸引利益相关者直接参与第83页
        7.1.2 实现生态保护岗位就业正规化第83-84页
        7.1.3 加大对低收入者的转移支付力度第84页
        7.1.4 提升农村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第84-85页
        7.1.5 发挥不同政策的协同作用第85页
        7.1.6 充分考虑农户异质性第85-86页
    7.2 研究展望第86-87页
参考文献第87-93页
致谢第93-95页
附录第95-101页
个人简介第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Snort规则的双阶段数据包过滤算法
下一篇:基于指纹特征哈希函数及冲突处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