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评级市场评级机构决策研究以及隐性担保实证分析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一、引言 | 第5-8页 |
(一) 选题背景以及意义 | 第5页 |
(二) 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 | 第5-7页 |
(三) 论文可能的创新以及不足之处 | 第7-8页 |
二、国际信用评级市场 | 第8-11页 |
(一) 国际信用评级市场的产生和发展 | 第8-9页 |
1. 国际评级市场的产生 | 第8页 |
2. 快速发展整合时期 | 第8-9页 |
3. 成熟时期 | 第9页 |
(二) 国际上其他国家的评级制度 | 第9-11页 |
三、中国信用评级 | 第11-18页 |
(一) 中国信用评级回顾 | 第11-12页 |
1. 萌芽时期 | 第11页 |
2. 缓慢成熟 | 第11-12页 |
(二) 我国信用评级市场现状 | 第12-14页 |
(三) 我国评级业务流程 | 第14-16页 |
(四) 发行人付费和投资人付费 | 第16-18页 |
四、文献综述 | 第18-20页 |
五、理论模型 | 第20-33页 |
(一) 前提假设 | 第20-21页 |
(二) 信用评级市场上只存在一家评级公司 | 第21-22页 |
(三) 市场上存在两家评级公司 | 第22-31页 |
1. 市场上的评级结果公开 | 第23-28页 |
2. 市场上的评级结果公开 | 第28-31页 |
(四) 现实情况模型 | 第31页 |
(五) 结果分析 | 第31-33页 |
六、隐性担保的定量估计 | 第33-37页 |
(一) 隐性担保背景 | 第33页 |
(二) 数据选择 | 第33-34页 |
(三) 变量选择 | 第34页 |
(四) 回归结果 | 第34-37页 |
七、政策建议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