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1.2.1 高原地区混凝土 | 第9-10页 |
1.2.2 混凝土耐久性 | 第10-11页 |
1.2.3 预制箱梁 | 第11页 |
1.2.4 青海地区混凝土的性能 | 第11-14页 |
1.3 问题的提出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1 问题的提出 | 第14页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青海高原特点及原材料工作性能与应用 | 第15-33页 |
2.1 概述 | 第15页 |
2.2 青海高原自然环境特点 | 第15-17页 |
2.2.1 温度特点 | 第15-16页 |
2.2.2 降水特点 | 第16页 |
2.2.3 大风特点 | 第16-17页 |
2.3 工作性能 | 第17-27页 |
2.3.1 箱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法则 | 第17-18页 |
2.3.2 箱梁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计算 | 第18-23页 |
2.3.3 箱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案 | 第23页 |
2.3.4 水胶比的影响 | 第23-24页 |
2.3.5 砂率的影响 | 第24-25页 |
2.3.6 单位用水量的影响 | 第25-26页 |
2.3.7 粉煤灰掺量的影响 | 第26-27页 |
2.4 结果分析 | 第27-32页 |
2.4.1 水胶比的影响 | 第27-28页 |
2.4.2 砂率的影响 | 第28-29页 |
2.4.3 单位用水量的影响 | 第29页 |
2.4.4 粉煤灰掺量的影响 | 第29-30页 |
2.4.5 高原环境的影响 | 第30-32页 |
2.5 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高原地区箱梁混凝土收缩性能结果及分析 | 第33-45页 |
3.1 概述 | 第33页 |
3.2 箱梁混凝土干燥收缩性能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3-37页 |
3.2.1 水胶比的影响 | 第33-34页 |
3.2.2 砂率的影响 | 第34-35页 |
3.2.3 单位用水量的影响 | 第35-36页 |
3.2.4 粉煤灰掺量的影响 | 第36页 |
3.2.5 高原环境的影响 | 第36-37页 |
3.3 塑性开裂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7-43页 |
3.3.1 水胶比的影响 | 第37-39页 |
3.3.2 砂率的影响 | 第39-41页 |
3.3.3 单位用水量的影响 | 第41-42页 |
3.3.4 粉煤灰掺量的影响 | 第42-43页 |
3.4 小结 | 第43-45页 |
第四章 高原地区预制箱梁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 | 第45-58页 |
4.1 概述 | 第45页 |
4.2 箱梁的预制施工准备 | 第45-47页 |
4.2.1 预制梁场 | 第45-46页 |
4.2.2 预制梁台座 | 第46-47页 |
4.3 预制箱梁施工 | 第47-54页 |
4.3.1 箱梁预制梁板施工工序 | 第47-48页 |
4.3.2 模板施工 | 第48-50页 |
4.3.3 钢筋施工 | 第50-51页 |
4.3.4 预应力管道施工 | 第51-52页 |
4.3.5 混凝土浇筑施工 | 第52页 |
4.3.6 混凝土养护 | 第52-53页 |
4.3.7 预应力筋张拉施工 | 第53-54页 |
4.3.8 压浆施工 | 第54页 |
4.3.9 封锚 | 第54页 |
4.4 高原地区预制箱梁典型病害的原因及防治 | 第54-57页 |
4.4.1 观感质量不佳 | 第54-56页 |
4.4.2 腹板析白现象 | 第56页 |
4.4.3 腹板水纹 | 第56-57页 |
4.4.4 箱梁混凝土强度上升缓慢甚至达不到设计要求 | 第57页 |
4.5 小结 | 第57-58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58-60页 |
主要结论 | 第58-59页 |
进一步建议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