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橡胶工业论文--热塑性弹性体论文

聚氨酯弹性体实心轮胎负载能力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1.1 课题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0-11页
        1.1.1 课题的来源第10页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第10-11页
    1.2 聚氨酯弹性体实心轮胎负载能力的研究现状第11-15页
        1.2.1 国外超弹本构模型的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2 国内聚氨酯弹性体实心轮胎负载能力的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 本文主要工作第15-16页
第二章 Vulkollan聚氨酯弹性体材料性能测试第16-28页
    2.1 Vulkollan聚氨酯弹性体力学性能测试第16-24页
        2.1.1 单轴压缩试验第16-17页
        2.1.2 单轴拉伸试验第17-18页
        2.1.3 双轴拉伸试验第18-21页
        2.1.4 平面剪切试验第21-23页
        2.1.5 简单剪切试验第23-24页
        2.1.6 力学性能试验结果汇总第24页
    2.2 Vulkollan聚氨酯弹性体材料损耗因子测定第24-27页
        2.2.1 材料损耗因子定义第24-25页
        2.2.2 材料损耗因子测定第25-27页
    2.3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三章 Vulkollan聚氨酯弹性体材料本构与聚氨酯轮建模第28-45页
    3.1 Vulkollan聚氨酯弹性体材料本构模型拟合第28-32页
        3.1.1 基于单轴压缩试验的本构模型拟合第28-29页
        3.1.2 基于全面材料试验的本构模型拟合第29-32页
    3.2 Vulkollan聚氨酯轮静力模型第32-34页
        3.2.1 径向压缩试验第32页
        3.2.2 建模及求解第32-33页
        3.2.3 计算结果分析第33-34页
    3.3 Vulkollan聚氨酯轮动力模型第34-38页
        3.3.1 建模及求解第34-36页
        3.3.2 聚氨酯层节点生热率计算第36-38页
    3.4 Vulkollan聚氨酯轮热力学模型第38-41页
        3.4.1 模型简化第38页
        3.4.2 边界条件第38-39页
        3.4.3 加载和求解第39-41页
    3.5 网格密度敏感度分析第41-44页
        3.5.1 动力模型网格密度敏感度分析第41-42页
        3.5.2 热力学模型网格密度敏感度分析第42-44页
    3.6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四章 正交实验设计和负载能力回归分析第45-65页
    4.1 正交实验规划第45-46页
    4.2 径向压缩实验第46-49页
        4.2.1 实验结果与计算结果对比第46-47页
        4.2.2 本构参数调整第47-49页
    4.3 动力实验第49-55页
        4.3.1 动力实验设备和实验方法第49-51页
        4.3.2 聚氨酯轮圆周表面对流换热系数修正第51页
        4.3.3 实验结果与计算结果对比第51-55页
    4.4 聚氨酯轮理论负载能力非线性回归分析第55-60页
        4.4.1 理论负载能力定义第55页
        4.4.2 理论负载能力计算和非线性回归第55-58页
        4.4.3 理论负载能力与设计参数的关系第58-60页
    4.5 回归模型检验第60-64页
        4.5.1 理论负载能力温升和实验轮实测温升对比第60-63页
        4.5.2 误差分析第63-64页
    4.6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65-67页
    5.1 总结第65-66页
    5.2 本文的不足及展望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69页
致谢第69-7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授权的专利第70-71页
附录第71-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机器人的汽车连接器端子植入注塑成型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喷射点胶结构中顶针的寿命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