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探究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理论 | 第9-24页 |
第一节 公司法人人格制度 | 第9-17页 |
一、公司法人人格制度的历史沿革 | 第9-12页 |
二、公司法人人格制度的学说 | 第12-13页 |
三、公司法人人格制度的法律特征 | 第13-14页 |
四、公司法人人格制度的价值与局限 | 第14-17页 |
第二节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 第17-24页 |
一、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概念 | 第17-18页 |
二、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产生 | 第18-19页 |
三、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法律特征 | 第19-20页 |
四、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要件 | 第20-24页 |
第二章 主要国家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学说与实践 | 第24-30页 |
第一节 美国的揭开公司面纱 | 第24-25页 |
一、企业整体说 | 第24页 |
二、代理说 | 第24-25页 |
三、另一个自我说 | 第25页 |
四、工具说 | 第25页 |
第二节 英国的刺破公司面纱 | 第25-26页 |
一、集团公司 | 第26页 |
二、公司成为从事违法行为的工具 | 第26页 |
三、代理 | 第26页 |
第三节 德国的直索责任 | 第26-28页 |
一、法规定适用说 | 第27页 |
二、滥用说 | 第27页 |
三、分离说 | 第27-28页 |
第四节 日本的公司法人格否认 | 第28-30页 |
第三章 我国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现状与不足 | 第30-43页 |
第一节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在我国的发展沿革 | 第30-32页 |
一、新《公司法》修改前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 第30-32页 |
二、新《公司法》修改后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 第32页 |
第二节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在我国的立法现状 | 第32-35页 |
一、《公司法》第二十条第三款 | 第33-34页 |
二、《公司法》第六十四条 | 第34-35页 |
第三节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在我国的司法实践 | 第35-43页 |
一、新《公司法》修改前的司法实践 | 第35-36页 |
二、新《公司法》修改后的司法实践 | 第36-43页 |
第四章 完善我国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建议 | 第43-51页 |
第一节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在我国的立法完善建议 | 第43-45页 |
一、相关立法法律条文的协调配合 | 第43-44页 |
二、相关立法法律条文的丰富完善 | 第44页 |
三、责任承担主体的扩大解释 | 第44-45页 |
四、追责方式的明确界定 | 第45页 |
第二节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在我国的司法完善建议 | 第45-48页 |
一、司法解释的具体化 | 第46-47页 |
二、司法解释的明确化 | 第47页 |
三、司法解释的全面化 | 第47-48页 |
第三节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适用要件的完善建议 | 第48-51页 |
一、适用要件组成部分的完善建议 | 第49页 |
二、主体要件的完善建议 | 第49-50页 |
三、行为要件的完善建议 | 第50页 |
四、结果要件的界定完善建议 | 第50页 |
五、是否需要主观要件的完善建议 | 第50-51页 |
结束语 | 第51-52页 |
注释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后记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