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地方工业经济论文

要素扭曲与广西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基于1993-2012年分行业分部门全口径数据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一、绪论第7-12页
    (一) 研究对象第7-8页
        1. 要素扭曲第7页
        2. 全要素生产率第7-8页
        3. 工业、行业与部门第8页
        4. 协同效应第8页
    (二) 研究背景第8-11页
        1. 现实背景第8-9页
        2. 理论背景第9-11页
    (三) 研究内容和逻辑结构第11页
    (四) 可能的创新点第11-12页
二、理论基础与拓展第12-14页
    (一) 基本理论第12页
    (二) 拓展:要素扭曲的协同效应第12-14页
        1. 协同效应<0第13页
        2. 协同效应>0第13-14页
四、数据来源与整理第14-20页
    (一) 工业统计数据构造原则第14-17页
        1. 数据处理原则第14-15页
        2. 统计口径调整原则第15-16页
        3. 价格平减原则第16-17页
    (二) 工业投入产出数据具体构造第17-18页
        1. 工业增加值第17页
        2. 资本存量第17-18页
        3. 劳动第18页
    (三) 工业投入产出数据的比较第18-19页
    (四) 小结第19-20页
五、经验分析第20-29页
    (一) 参数设定第20页
    (二) 分行业与分部门的TFP第20-23页
    (三) 要素扭曲的跨期演化第23-25页
        1. 负水平效应第23-24页
        2. 负增长效应第24-25页
    (四) 部门间与行业间的要素扭曲第25-27页
        1. 部门间第25页
        2. 行业间第25-27页
    (五) 要素扭曲的协同效应第27-28页
        1. 负协同效应第27-28页
        2. 正协同效应第28页
    (六) 小结第28-29页
六、原因分析与优化建议第29-32页
    (一) 要素扭曲的主要结症第29-30页
        1. 区域工业化政策失效第29页
        2. 国有部门低效第29页
        3. 融资渠道受阻第29-30页
        4. 人员流动受限第30页
    (二) 优化建议第30-32页
        1. 产业政策第30-31页
        2. 所有制第31页
        3. 资本制度第31页
        4. 劳动制度第31-32页
引用文献第32-35页
附录一:各区域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就业结构与劳动效率(1952—2012)第35-36页
附录二:Brandt,Tombe and Zhu(2013)的理论模型第36-41页
    (一) 要素的配置与加总的TFP第36-37页
    (二) 有效配置与扭曲下的TFP损失第37-38页
    (三) 存在扭曲时竞争性市场中的要素配置第38-40页
    (四) 楔子的定义第40-41页
附录三:1993年至2012年期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变化第41-42页
附录四:1993年至2012年期间工业分行业分部门全口径数据第42-48页
    (一) 工业增加值(非国有)第42-43页
    (二) 工业增加值(国有)第43-44页
    (三) 资本(非国有)第44-45页
    (四) 资本(国有)第45-46页
    (五) 劳动人员(非国有)第46-47页
    (六) 劳动人员(国有)第47-48页
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48-50页
致谢第50-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曼氏无针乌贼NPYR-like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下一篇:卵型芳香化酶基因在鮸鱼卵巢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