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光波通信、激光通信论文

OCDMA系统安全性能增强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8-18页
    1.1 OCDMA安全传输技术研究背景第8-11页
    1.2 OCDMA信息安全传输技术的发展历史与研究现状第11-14页
    1.3 OCDMA技术面临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第14-16页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与内容安排第16-18页
第2章 OCDMA系统介绍第18-30页
    2.1 OCDMA技术的系统结构第18-19页
    2.2 OCDMA系统的类型第19-20页
    2.3 OCDMA的关键技术第20-25页
        2.3.1 地址码设计技术第21-23页
        2.3.2 编解码器设计技术第23-25页
        2.3.3 码间干扰处理技术第25页
    2.4 OCDMA安全研究进展第25-29页
    2.5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3章 单用户OCDMA系统的安全性能增强研究第30-50页
    3.1 引言第30页
    3.2 OCDMA系统安全性能分析第30-35页
        3.2.1 OCDMA系统结构与安全性能衡量标准第30-31页
        3.2.2 蛮力搜索策略窃听时系统的安全性能第31-32页
        3.2.3 地址码字拦截策略窃听时系统的安全性能第32-35页
        3.2.4 码字差分检测策略窃听时系统的安全性能第35页
    3.3 增强OCDMA系统数据传输安全性能的方法第35-39页
        3.3.1 多用户编码信号并行传输的方法第35-36页
        3.3.2 全光异或逻辑加密的方法第36-39页
    3.4 单用户OCDMA加密系统第39-44页
        3.4.1 单用户OCDMA加密系统的结构第39-40页
        3.4.2 Sagnac型全光异或逻辑门介绍第40-41页
        3.4.3 单用户OCDMA加密系统的安全性能分析第41-44页
    3.5 单用户OCDMA加密系统仿真第44-49页
    3.6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4章 多用户OCDMA系统安全性能增强研究和可重构编码器实现第50-64页
    4.1 引言第50页
    4.2 多用户OCDMA加密系统框图第50-51页
    4.3 多用户OCDMA加密系统安全性能分析第51-54页
    4.4 多用户OCDMA加密系统仿真第54-59页
    4.5 全光异或逻辑器件实现的可重构编码器方案及验证第59-63页
        4.5.1 可重构编码器方案的现状第59-61页
        4.5.2 基于全光异或逻辑器件的可重构编码器方案及验证第61-63页
    4.6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5章 基于WSS的二维可重构OCDMA编解码器研究第64-69页
    5.1 引言第64页
    5.2 可重构二维OCDMA系统第64-66页
        5.2.1 二维可重构OCDMA系统结构第64-66页
        5.2.2 二维可重构编码器方案第66页
    5.3 实验结果第66-67页
    5.4 安全性能分析第67-68页
    5.5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69-72页
    6.1 总结第69-70页
    6.2 展望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75页
致谢第75-7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A公司对某智慧城市信息化管理研究
下一篇:面向对象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建筑物倒损信息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