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伏龙泉断陷营城组构造—层序地层特征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前言 | 第10-17页 |
0.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页 |
0.2 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0.2.1 陆相盆地层序地层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0.2.2 伏龙泉断陷研究现状 | 第12页 |
0.3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第12-15页 |
0.3.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0.3.2 研究思路 | 第13-15页 |
0.4 完成工作量 | 第15-17页 |
第1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7-23页 |
1.1 区域构造背景 | 第17-20页 |
1.2 区域地层特征 | 第20-23页 |
第2章 同沉积断层与构造古地貌 | 第23-35页 |
2.1 同沉积断层展布特征 | 第23-28页 |
2.1.1 同沉积断层识别 | 第23-24页 |
2.1.2 同沉积断层平面组合样式 | 第24-28页 |
2.2 构造古地貌特征 | 第28-35页 |
2.2.1 盆地结构 | 第28-31页 |
2.2.2 构造古地貌特征 | 第31-35页 |
第3章 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 | 第35-44页 |
3.1 层序界面识别 | 第35-38页 |
3.1.1 地震层序界面 | 第35-37页 |
3.1.2 钻井层序界面 | 第37-38页 |
3.2 层序地层格架建立与展布 | 第38-44页 |
3.2.1 单井层序划分 | 第38-40页 |
3.2.2 连井层序对比 | 第40-43页 |
3.2.3 层序地层平面展布特征 | 第43-44页 |
第4章 沉积相与沉积体系展布 | 第44-67页 |
4.1 沉积相类型及特征 | 第44-52页 |
4.1.1 扇三角洲 | 第44-47页 |
4.1.2 辫状河三角洲 | 第47-48页 |
4.1.3 水下扇 | 第48-51页 |
4.1.4 湖泊 | 第51-52页 |
4.2 沉积相单井分析与连井对比 | 第52-58页 |
4.2.1 单井沉积相分析 | 第52-54页 |
4.2.2 连井沉积相对比 | 第54-58页 |
4.3 沉积体系展布及演化 | 第58-67页 |
4.3.1 物源体系分析 | 第58-62页 |
4.3.2 沉积相平面展布与演化 | 第62-67页 |
第5章 层序地层结构与控制因素分析 | 第67-84页 |
5.1 特殊沉积体成因与形成背景 | 第67-75页 |
5.1.1 高伽马砂砾岩特征与成因 | 第67-69页 |
5.1.2 高伽马砂砾岩空间展布特征 | 第69-72页 |
5.1.3 高伽马砂砾岩形成背景 | 第72-75页 |
5.2 层序地层结构样式 | 第75-78页 |
5.2.1 多级断阶型层序结构样式 | 第75-76页 |
5.2.2 平缓斜坡型层序结构样式 | 第76-77页 |
5.2.3 挠曲型层序结构样式 | 第77-78页 |
5.3 构造对层序-沉积的控制作用 | 第78-84页 |
5.3.1 层序发育特征对构造活动的响应 | 第78-81页 |
5.3.2 构造古地貌对沉积体系发育与展布的控制 | 第81-84页 |
结论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2页 |
附录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