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0页 |
1 引言 | 第11-19页 |
1.1 RE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1.1.1 病原学 | 第11-12页 |
1.1.2 流行病学 | 第12-13页 |
1.1.3 临床症状及病理学变化 | 第13页 |
1.1.4 RE与免疫抑制 | 第13-14页 |
1.2 氧化-抗氧化系统研究进展 | 第14-18页 |
1.2.1 氧化系统 | 第14-16页 |
1.2.2 抗氧化系统 | 第16-17页 |
1.2.3 氧化-抗氧化系统失衡与疾病 | 第17-18页 |
1.3 本项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8-1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9-31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19-21页 |
2.1.1 试验动物 | 第19页 |
2.1.2 REV毒株 | 第19页 |
2.1.3 主要试剂 | 第19-20页 |
2.1.4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0页 |
2.1.5 常用溶液及其配制 | 第20-21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1-30页 |
2.2.1 试验动物分组及其处理 | 第21页 |
2.2.2 被检材料采取 | 第21页 |
2.2.3 检测指标及方法 | 第21-30页 |
2.3 数据处理 | 第30-3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1-57页 |
3.1 SPF雏鸡感染REV后免疫器官T-AOC能力变化 | 第31-33页 |
3.1.1 SPF雏鸡感染REV后胸腺T-AOC能力变化 | 第31-32页 |
3.1.2 SPF雏鸡感染REV后脾脏T-AOC能力变化 | 第32页 |
3.1.3 SPF雏鸡感染REV后法氏囊T-AOC能力变化 | 第32-33页 |
3.2 SPF雏鸡感染REV后免疫器官SOD活力变化 | 第33-35页 |
3.2.1 SPF雏鸡感染REV后胸腺SOD活力变化 | 第33页 |
3.2.2 SPF雏鸡感染REV后脾脏SOD活力变化 | 第33-34页 |
3.2.3 SPF雏鸡感染REV后法氏囊SOD活力变化 | 第34-35页 |
3.3 SPF雏鸡感染REV后免疫器官MDA含量变化 | 第35-37页 |
3.3.1 SPF雏鸡感染REV后胸腺MDA含量变化 | 第35页 |
3.3.2 SPF雏鸡感染REV后脾脏MDA含量变化 | 第35-36页 |
3.3.3 SPF雏鸡感染REV后法氏囊MDA含量变化 | 第36-37页 |
3.4 SPF雏鸡感染REV后免疫器官H2O2含量变化 | 第37-39页 |
3.4.1 SPF雏鸡感染REV后胸腺H2O2含量变化 | 第37页 |
3.4.2 SPF雏鸡感染REV后脾脏H2O2含量变化 | 第37-38页 |
3.4.3 SPF雏鸡感染REV后法氏囊H2O2含量变化 | 第38-39页 |
3.5 SPF雏鸡感染REV后免疫器官CAT、GPx1变化 | 第39-55页 |
3.5.1 SPF雏鸡CAT mRNA、GPx1m RNA表达Real Time 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 第39-47页 |
3.5.2 SPF雏鸡感染REV后免疫器官CAT mRNA、GPx1 mRNA含量变化 | 第47-51页 |
3.5.3 SPF雏鸡感染REV后免疫器官CAT、GPx1含量变化 | 第51-55页 |
3.6 SPF雏鸡感染REV后免疫器官指数变化 | 第55-57页 |
3.6.1 SPF雏鸡感染REV后胸腺器官指数变化 | 第55页 |
3.6.2 SPF雏鸡感染REV后脾脏器官指数变化 | 第55-56页 |
3.6.3 SPF雏鸡感染REV后法氏囊器官指数变化 | 第56-57页 |
4 讨论 | 第57-60页 |
4.1 REV感染对SPF雏鸡免疫器官氧化系统的影响 | 第57-58页 |
4.2 REV感染对SPF雏鸡免疫器官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 第58-59页 |
4.3 REV感染对SPF雏鸡免疫器官器官指数的影响 | 第59-60页 |
5 结论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70页 |
附录 | 第70-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