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的寓言》伦理思想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引言 | 第10-14页 |
(一)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 第10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2. 选题意义 | 第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四)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12-14页 |
一、《蜜蜂的寓言》成书背景与思想渊源 | 第14-20页 |
(一)《蜜蜂的寓言》成书的时代背景 | 第14-16页 |
1. 中世纪以后“神学”向“人学”的转变 | 第14-15页 |
2. 18 世纪社会关系及道德观念的变化 | 第15-16页 |
(二)《蜜蜂的寓言》伦理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 | 第16-20页 |
1. 洛克经验主义伦理学 | 第16-17页 |
2. 霍布斯的自利观 | 第17-20页 |
二、《蜜蜂的寓言》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0-34页 |
(一)人性自私论 | 第20-25页 |
1. 人是各种激情的混合体 | 第20-22页 |
2. 激情本质为“恶德” | 第22-24页 |
3.“恶德”的合理性 | 第24-25页 |
(二)道德发端于人的利己心 | 第25-28页 |
1. 道德是政客的管理需要 | 第25-26页 |
2. 激情是道德的前提 | 第26-27页 |
3. 美德的本质 | 第27-28页 |
(三)“私恶即公利” | 第28-34页 |
1. 社会的形成 | 第28-30页 |
2. 社会发展的动力 | 第30-31页 |
3. 社会公利与个人私利的统一 | 第31-34页 |
三、《蜜蜂的寓言》伦理思想的理论得失及现实启示 | 第34-40页 |
(一)理论贡献 | 第34-36页 |
1. 谱写了近代功利主义伦理学的序曲 | 第34-35页 |
2. 为古典经济学提供伦理支持 | 第35-36页 |
(二)理论缺失 | 第36-38页 |
1. 人性自私论的局限性 | 第36-37页 |
2. 个人主义道德观的片面性 | 第37-38页 |
(三)“曼德维尔悖论”对我国道德建设的启示 | 第38-40页 |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附录 | 第44-46页 |
后记 | 第46-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