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13页 |
一、研究的意义和目标 | 第8-9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一)国内理论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二)国外理论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环境侵权损害赔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的基本范畴 | 第13-19页 |
一、环境侵权损害赔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的定义 | 第13-16页 |
(一)受环境侵权特点影响的举证责任分配 | 第13-14页 |
(二)两种意义上的举证责任分配 | 第14-16页 |
二、环境侵权损害赔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的特点 | 第16-17页 |
三、环境侵权损害赔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的意义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环境侵权损害赔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的客体 | 第19-23页 |
一、环境侵权行为违法性要件的排除 | 第19-20页 |
二、环境侵权行为过错要件的排除 | 第20页 |
三、侵权行为、损害事实、因果关系 | 第20-21页 |
四、免责事由 | 第21-23页 |
第三章 我国环境侵权损害赔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的规则 | 第23-27页 |
一、“谁主张,谁举证”为主 | 第23-25页 |
(一)受害人承担侵权行为和损害结果的举证责任 | 第23-24页 |
(二)侵害人承担免责事由的举证责任 | 第24-25页 |
二、“举证责任倒置”为矫正 | 第25-26页 |
三、“利益衡量”为补充 | 第26-27页 |
第四章 环境侵权损害赔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规则的不足 | 第27-35页 |
一、“举证责任倒置”之“举证责任”性质不明 | 第27-28页 |
二、没有规定适于环境侵权损害赔偿诉讼的证明标准 | 第28-30页 |
三、缺少可操作的证明方法 | 第30-32页 |
(一)因果关系本身具有复杂性 | 第31页 |
(二)侵权行为与损害事实吸收因果关系 | 第31-32页 |
四、举证责任分配缺乏具体标准 | 第32-35页 |
第五章 环境侵权损害赔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规则的完善 | 第35-45页 |
一、明确举证责任分配的两重性 | 第35-36页 |
二、因果关系证明中引入“较高程度的盖然性标准” | 第36-38页 |
三、构建科学的证明方法体系 | 第38-41页 |
四、构建环境侵权损害赔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的标准 | 第41-45页 |
(一)尽可能接近实质公平 | 第42页 |
(二)契合环境侵权的特点 | 第42-43页 |
(三)适应环境侵权的整体性 | 第43页 |
(四)均衡双方当事人利益 | 第43页 |
(五)注重司法效率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